也谈新课标下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也谈新课标下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普安二中:余永正

陶行之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还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走出困境;走出困境后,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念更新。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要统得太死,限制题材、体裁、中心、字数等。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吐露一点新思想,发表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文风活泼一点的文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今后有可能走上创新之路。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

1、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写作有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

2、在作文中要让学生“自主”,不要束缚太多,让学生写有兴趣的话题,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3、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要想得开,想得活,想得奇。目前,不少中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真情和生机,有的只是“假、大、空”;甚至有的学生奉行“天下文章一大抄”,把写文章升化为“盗文章”,把作文当作沉重的精神负担,提笔写作便痛苦万分。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理解和情感。语文教学走入了应试教育这一功利主义的怪圈而无法脱身,而作文教学则变成纯粹的应试技巧的训练,学生成了操练的机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如此,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

二、思维创新。

如果说创新人格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那么,创新思维则是人类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也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

1.学会观察,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作文创新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茅盾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所以,不管是培养创造想象能力,还是进行写作创新,都要从学会观察开始。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个由低到高的层次。据此,教师可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学习了“ 说”一类借物喻人的作品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以《……说》为题,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借事物的特征描写人的品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体裁改写和看图作文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当学生的联想能力,再创造想象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通过续写和补写等写作训练方法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剑走偏锋,有时会出奇制胜。作文教学亦如此。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姓李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仗,根据范文割、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立意不要和公共道德观相悖,不能任何事都能反弹琵琶。如:人们公认的道理、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等。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能脱离实际。

3.旁敲侧击,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4.纵横驰骋,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①由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再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②从牛工作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③从牛的“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④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⑤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做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不愁写不出的文章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

三、命题创新。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近几年来,高中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居多,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包括“导语”、“话题”、“要求”三个部分,“导语”是帮助考生激活思维,拓展思路,扫清障碍的一段文字,“话题”是考生写好作文的关键,“要求”涉及的内容是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字数600——80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由此可见,话题作文比起原有的作文命题形式无疑是一种创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应该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拟题技巧,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如① “添加因素法”:即把话题或话题核心当作文题的一部分在它的前后添加词语,从而形成文题的一种拟题方法;②“借用法”:借用名言警句格言或俗语等生命力较强影响极大的句子来做文章的题目;③“修辞法”: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格来拟题的一种方法。拟题的过程就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高中考时好的题目也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平时,在周记和课外练笔中也可出些新颖的作文题,如《春天——阳光灿烂的季节》一题,题目明确,没有任何圈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春天万物勃发,姹紫嫣红的景象,也可以触景生情发感: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由此进而联想到,我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只有辛勤的耕耘,才能有秋天累累的硕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不同认识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新颖的题目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要做到这点,命题必须:新、奇、活、趣。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导向性,如《美,就在我们身边》点明主旨,《生活的浪花》暗示神心,《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奋斗者是美丽的》亮出观点,《植物也有喜怒哀乐》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0年后的相会》、《假如我当了县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的题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想象乐趣,让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写出来的文章就有时代感。

由此可见,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四、立意创新。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颖感而言,因而学生腔十足,考试时肯定难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形成,创新思维的火花渐渐趋于泯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给文章立意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对成语“班门弄斧”的理解本属贬义的,可引导学生得出“弄斧”还需到“班门”的结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可以用对同一事例从不同角立意的方式进行训练;又如:蜂子蜇人,令人厌恶,但我们可以赞美它不畏强暴,勇于自卫的精神;我们可以赞美荆棘扎根岩石倔强挺立的坚强生命力;可以赞美苍蝇不怕脏、不怕累;可以赞美蚊子为了繁育后代冒着生命危险吸取营养品的伟大母爱等……;再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从齐宣王的角度写,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写,也可以从吹竽者的角度写,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写,立意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立意上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中考拿高分的决窍,切不可忽视,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收益定会很大。

五、素材创新。

    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你只须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①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③学生对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不管是从媒体的间接所得,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辩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喜怒衷乐,爱好和追求,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却蕴含着生活的真理,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社会生活,使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合,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和谐统一,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懂得生活有多广阔,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广阔,生活有多绚丽,我们的作文题材就有多绚丽。无论事多小,只要捕捉到其闪光点,就可成为题材。并鼓励学生养花种草,勤于观察,指导观察身边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错广告语、用简、繁、错、别字的店面招牌、对联。以此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产生情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激活了这种情感,何愁笔下不“生花”呢?

六、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是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杀到底,无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就平谈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布局是对文章从构思到成文的总体设计与全面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变”做事要预先谋划,写文章也是一样,在动笔之前,要进行通盘考虑。如课文《驿路梨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在布局方式就是曲折离奇型的范例。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学习《白杨礼赞》后,布置学生学习课文先抑后扬这种布局的写法。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祈祷,求财神赐福,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乡干部的话,不信神,去养长毛兔,结果成了养兔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先靠自己。这是“扬”。

平时训练有时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时可采用悬念法,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下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时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时可以采用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七、手法创新。

要使得文章的立意新颖,语言的生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表现手法的运用。而这方面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因为联想、想象能力是任何创新不可缺少的能力。作文课恰好为培养这种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可以这么说,作文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传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即创新能力。

另外,象征手法的运用,同联想,想象密不可分,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要指导学生在联想、想象的前提下的运用象征手法,力求立意的新颖和构思的精巧。

为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更需用在创新。比喻手法运用得娴熟,不光对于写有用,就是说话也获益匪浅,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八、语言创新。

新鲜的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典雅,富有文采的语言是文章成功的基础。学生作文缺乏的正是这些。常常是好的立意,新颖的材料,精巧的结构都毁于语言的干瘪、苍白无力上。不讲究遣词造句,不追求词语的简洁精练,不谋句式的灵活多变,口里怎么说,手上怎么写,甚而至于条理不清,杂乱无章。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习作中是司空见惯,亟待改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上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词语运用上的创新。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挑选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词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同时,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高度凝炼、生动形象、读者喜闻乐见的词语一旦进入习作,将使得文章言简意赅,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这种创新要在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创新还可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进行,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单一,只能给人呆板凝滞的感觉,影响感染力。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句式变换的训练,在习作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使用常式句或变式句,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奇句或偶句。使得文章句式灵活多变,读起来舒缓有致、抑场顿挫,体现其在句式上的新颖来。

综上所述,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创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从而真正让作文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