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中国诗歌,那么,中国诗有怎样的特点呢? 齐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中国诗具有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特点。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待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略),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记录)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一)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补充注释:(学生记录) ?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二)分析文章内容 教师: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学生1: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2:他的回答不全面,这篇演讲稿面对的对象是外国人,所以,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 教师追问:你是从文章的哪个语段看出来的? 学生2: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教师:非常好!他看书很认真,我们为他鼓掌!这篇文章作者开头就表明了是从比较文学的立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迅速筛选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教师进一步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教师:钱先生认为中国诗与外国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3:有。在文章第十一段,“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教师:通过我们的梳理,我们发现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很清楚。那么文章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4: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教师:如果把文章划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学生5:首段为引论,末段为结论,中间为本论。 教师:请你根据我们的探究,归纳本文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钱钟书,字 , 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散文集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 等。 2、基础字词考核: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梵(fàn)文 倾轧(yà) 轻鸢(yuān)剪掠 引吭(kàng)高歌 B、颦蹙(píncù) 给(jǐ)予 吞声咽(yàn)理 应(yìng)运而生 C、缄(qiān)默 精髓(suǐ) 呶呶(náo)不休 数(shuò)见不鲜 D、叫嚣(xiāo) 熨(yù)帖 了(liǎo)不足奇 一蹴(cù)而就 学生朗读,改正错误,明确答案:B 二、探究论证方法 教师: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 学生1:有举例论证,第十自然段,作者在论述到“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时,举了陶渊明《饮酒》和李白《独坐敬山亭》,来证明他的观点。 学生2:还有引用论证,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在论述中国诗富于暗示,引用了很多古代诗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3:我还要补充,作者除了大量引用中国诗,还引用了许多外国诗人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很能发现问题,请你结合文章五、六自然段谈谈引用诗句的作用? 学生2:我认为五、六自然段引用诗句,主要是来论证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征。 学生3:引用诗歌,形象生动,通俗直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这样更能吸引听众。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可见钱老先生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讲到这,老师禁不住想起了一件有关钱先生的轶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外国学者来到中国,一是要看这壮丽巍峨的万里长城,第二就是要拜望钱钟书!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请同学再深入探究一下,本文还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4:我们又发现了一种论证方法——对比,文章第二自然段,在论述中国诗是早熟的,是与外国诗对比论述的,外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 教师:很好!钱老先生在文章开头就明确了自己的立场——比较文学,所以在论述问题时就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看看哪名同学还能文章中找到这种论述方法? 学生5:第五六自然段,阐述中国诗暗示性的特点时,说中国诗歌中有许多疑问句式,引用大量诗句后,又引用了莎士比亚和拜伦的诗,对比论证中国诗和外国诗在这一点上是有共性的。作者把引用与对比论证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了。 学生4:我也发现这种综合论证的方法了。文章第十一自然段说“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就是在第十自然段引用陶渊明、李白、格雷和歌德的诗歌对比后得到的结论。 教师:的确,钱老先生善于综合运用论证方法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同学们还能找到能体现钱老智慧光芒的特别的论证方法吗? 学生6:我发现了,是比喻论证。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中国诗形式短小的特征揭示的淋漓尽致。 教师:说得太好了!善用比喻是钱老先生写作的特点,看看你还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类似的语句吗? 学生7:第五自然段“我愿意换一种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怀孕的静默”把我国古典诗歌言简意丰,富于暗示性的特征比喻得恰如其分。 学生8:第九自然段“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突出了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教师总结:作者为了让听众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他用自己睿智的思想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浓缩成涓涓清泉,让读者心悦诚服,茅塞顿开。所以他的散文被看作是典型的学者散文。 三、品味文章的语言 过渡:本文除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语言轻松、幽默,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下面我们就品味一下这篇文章幽默的语言。请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学生9: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很幽默很诙谐,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中国诗小而精美的特征了。 学生10:我印象最深刻的第9自然段说,“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一语就道出了两种诗歌语言上的不同之处。前者高亢雄壮,后者低沉斯文。 学生11:第三自然段“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谈诗体、诗心互相制约的关系是“雅”事,鞋和脚却是“俗”物,“雅”事居然凭“俗”物说明白了。如此妙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教师: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我也发现了一段文字很有趣味,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咱们一起交流一下,这句话要说明什么呢?课件出示: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学生讨论。 学生11:这段文字出现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该是证明自己的结论的。但联系上下文我有一句话不明白。“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教师点拨:你能感觉作者对“哈巴狗儿”的态度吗? 学生11:应该是嘲讽的。 教师:这个“哈巴狗儿”运用的是什么修辞呢? 学生11:应该是比喻,讽刺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教师:是的。作者在阐述了中国诗的特征后,得出了反对中西方文化本位的结论,提倡中西方文化的兼容并包。 学生11:我明白了,“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句话也意在讲我们中国人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的魅力。 教师: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含蓄地告诉我们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