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文探究的切入点(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包身工》“换位自学•引导集成”研究

《包身工》是传统名篇——虽网上有消息说有的地方教材中找不到了——不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仍然将它保留了下来。

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青年学生,要读懂这篇文章,确实要下一番功夫。试看下面同学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

1、文章中的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2、“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句话的含义该怎样理解?

3、“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黑夜”象征什么?

4、“在一种特殊的优惠的保护之下”,“特殊的优惠”指什么?

5、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为什么不站起来反抗?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有何作用?

7、那些包身工知道了带工老板欺骗了她们之后,为什么还愿意给他做事?

8、那时候的老板为什么会如此的狠毒?

9、文章中写“墨鸦捕鱼”的用意是什么?

10、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

    这些疑难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选材、立意、构思、表达诸多方面的问题。而这其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就是“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为什么不站起来反抗?”这个问题了。为了让同学们能较准确地把握切入的角度,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要求他们认真研读课文(包括注释),并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年龄相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包身工在主观上(自己)有不有能力反抗,为什么?

2、包身工在客观上(环境)允不允许她们反抗,为什么?

自主学习,我引导同学们找出下面的这些语段:

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之后,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日本厂家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他们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

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第三,那当然是工价的低廉。包身工由带工带进厂里,厂方把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

“一•二八”战争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这特征就是“劳动强化”。

参考注释,借助《导读》,明白了“顾正红事件”和“‘一•二八’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可以明确,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明确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课文,好些疑难就迎刃而解了:从包身工的年龄、身体、生活空间及她们的生存状况等方面,完全可以看出,她们在主观上根本无力反抗;客观上,骑在包身工头上的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可以对包身工怎么样?包身工有不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外头工人对她们的态度如何?

解决了这些问题,再深入探究课文的立意、选材、构思和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特色,也就能够明确为什么要点面结合,为什么要在写包身工的现实生活的时候插入大量的背景材料,叙述、议论、抒情和说明是怎样有机地结合的……

总的说来,由于准确地把握了探究的切入点,教师在课堂上加以适当的引导,再适当地介绍背景资料,同学们对课文就能够作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解读。

当然啰,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让同学们亲身去感受今天的“包身工”的生存状况,或者上网去查查诸如“黑煤窑”“黑砖窑”之类之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