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姓名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5、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一、文学常识积累: 1、关于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家;《刻舟求剑》选自《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 的门客们合编的。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 ) 自度其足( )宁信度 ( )遂不得履 ( )( ) 涉江者(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亦惑乎( ) 三、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四、学习《郑人买履》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市罢 遂不得履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虚词: 其: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而: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之: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5、讨论问题: ①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③这则寓言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能从郑国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训? 五、学习《刻舟求剑》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 遽契其舟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所从坠 2、解释下列虚词: 之: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遽契其舟 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讨论问题: ①“楚人有欲涉江者”一句与《郑人买履》中的哪一句句式相同?你能指出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吗?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 ②宝剑掉到江里后,“那个人”做了什么? ③“那个人”能找到宝剑吗?为什么? ④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总结反思:比较阅读两则寓言: 1、这两则寓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2、你认为历史上确有“郑人”和“楚人”吗?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 3、你觉得这两则寓言在寓意上有无相同之处?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