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革命:难以压抑的青春冲动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青年报 2001-05-10 桂杰 李琪 北京市“校苑杯”学生装展评会刚刚结束。在大人们辛辛苦苦为孩子们举办的学生装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注意到,除了在T型舞台上走来走去的是学生,到场参观的学生并不多,台下坐着的评委几乎全是大人。 虽然,学生们对于校服没有充分的决定权,但对于校服却有自己的审美观点。近来来,孩子们对于校服的声讨之声不绝于耳。记者一位同事的女儿,总是在上午放学回来之后,悄悄脱下校服,她说,要不是学校统一要求,恐怕她一辈子也不想穿这么难看的衣服! 记者了解到,国家教委从1993年下发有关文件,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学生装工作,北京市从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中小学生统一穿着学生装的工作。1999年10月开始,北京市成立专职部门负责学生装指定和推行工作。可鉴于这个规定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再加上有的学校的校服作为一种传统已经穿了十几年,所以目前北京各学校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仍然在穿原来的校服。 对自己学校的校服,大多数孩子的感受如何? 一位叫孙伟思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告诉我们,星期一早上升旗的时候,老师要求穿校服,但是升完旗,我就把校服脱下来,穿里面漂亮的毛衣,我们班的同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把一身校服从早穿到晚的。 她说她的校服有两身,一身是运动服,一身是制服,她很不喜欢制服的样式。她和很多同学一样喜欢日本学校的制服,当然,那都是从电影里头看到的。她还说很多同学选择初中的时候,一个是看学校好不好,一个是看校服怎么样。 四年级的崔欣说:“我不大喜欢我的校服,主要是穿着起来很别扭,有点不合身,我们的校服一共有两套,一套蓝色的,一套苹果绿的,颜色都不大好,那个苹果绿的还凑合,平时穿得比较多。” 在北京一中,有一位学生还就校服问题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学生在信中说,学校规定我们必须穿校服,我们能够理解学校的出发点,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互相攀比名牌,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看上去比较整齐。但是,我们也恳请学校理解我们的爱美之心,理解我们的年龄,学校能不能每周有一天的“自由日”,让我们能够穿自己喜爱的衣服,到学校上课,展示我们的青春风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孩子不喜欢校服,挑剔最多的是颜色和款式。另外,有一些同学认为学校规定整天穿校服,有点死板,而且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因为一星期下来,校服换洗不及时,往往弄得很脏。所以,每当周末脱下校服的时候,都有一种“无比的轻松,校服反而成了负担”。 有人说,生活最基本的四大主题就是衣食住行。校服,也许在家长眼里就是一笔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支出,但在孩子眼里,那绝对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成了校园中长久的热点。 早在1987年,有关单位就联合举办过“中学生服装设计绽蕾奖竞赛活动”。那次的服装设计比赛搞得轰轰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参加服装设计比赛的选手都是在校的中学生,以职高的学生为主,学生们自己设计服装,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并在款式上毫不隐晦地运用了流行因素。这些衣服在电视上一亮相,顿时有人大声叫好。 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李金熔导演,曾幽默地说,兽皮裹体、树叶为衣是原始人的穿着,衣衫褴褛,是万恶的旧社会。解放后,衣食无忧,可蓝灰色却统治了我们几十年。现在,经济生活如此丰富,学生们早就不安于现状了,他们的内心是多彩的,思维是活跃的,而他们的穿着却不如他们的内心那么明快,这表里似乎形成了一对儿有趣的矛盾。 有人说,服装是孩子们心底酝酿已久的一场革命。那么,孩子们在想什么? 时尚儿童杂志《动动》月刊,在不久前,曾经和孩子就服装问题展开讨论。这些自称“新新炫校园族”的学生说出了他们心目中校服的图景,以及他们崇尚的风格,夹棉外套,色彩丰富的民族风格上衣,手感厚重的手织上衣,宽松的条纹尼龙毛绒外套,羊毛小大衣等等。 在采访中,学生的主张主要有:校服首先表现的是我们的天真活泼,其次才是学校规范;不要一件衣服让我从小学一年级穿到五年级;不要让一件宽大的校服把我们男生健美的肌肉全都盖住,别提“奇装异服”这个词;世界的颜色是多样的,我们的生活怎能是一种颜色?和永远的“蓝色”校服说拜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