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4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刘长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难点】

  1.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 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3. 多媒体辅助法:感知、品读、印证。

【学    法】  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 2、齐声朗读 3、指名朗读 4、熟读背诵 5、配乐朗诵 6、范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MP3朗读文件   纸质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自由朗读 、齐声朗读 、指名朗读 、熟读背诵 、配乐朗诵、范读课文《柳永词两首》,以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早读或课外)

二、知识积累(18分钟)

1、 词的起源?词的地位? 

答:



2、 词的名称?词牌?分类?

答:





3、 词的流派风格?

答:



 

4、 词的发展阶段?

答:





5、解词释句  

⑴形胜:

⑵参差: 

⑶天堑: 

⑷重湖叠巘清嘉:  

⑸高牙:  

⑹异日图将好景: 

6、精读《雨霖铃》,标出韵脚。

答:



   

三、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51-64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16-19,并自主完成“整体感知”7-8题。(8分钟)

7、陈振孙评柳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说《望海潮》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

答:





8、为什么说《雨霖铃》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答: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6分钟)

                      

教案(教学过程)



一、分发《柳永词两首》纸质学案。 

二、作者简介(内容参见幻灯片2-7) (3分钟)

三、诗歌诵读技巧点拨(内容参见幻灯片8) (1分钟)



四、指名朗读、齐声朗读、MP3范读课文《柳永词两首》。(早读或课外)

五、精讲并点拨“知识积累”、“整体感知”1-8题 (答案见幻灯片9-15) (10分钟)

           

教 后 反 思

                     

                     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齐声朗读 、自由背诵课文《柳永词两首》。

二、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51-64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16-19,并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1.《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2.《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





3.《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答:





4. 《雨霖铃》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答: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答:





6.《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答:

 

三、小组讨论 (3分钟)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钟)

五、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

①题目(要求就课文提问):





②答案(字数在50-100个之间):













  教案(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课文《柳永词两首》。 (2分钟)

二、指导研读语文必修4《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51-64和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16-19,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1-6题。(18分钟)

三、点拨精讲“问题探究”1-6题(10分钟) (答案见幻灯片16-21)





练案(自主练习)



1.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  D   )  

    A.东南 / 形胜,三吴 / 都会,钱塘 / 自古 / 繁华。  

    B.有 / 三秋 / 桂子,十里 / 荷花。  

    C.寒蝉/凄切,对 / 长亭 / 晚,骤雨 / 初歇。  

    D.便纵有 / 千种风情,更 / 与何人 / 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繁华fán      帘幕mù      参差cī         叠巘清嘉xiàn      

    B.罗绮qǐ       钓叟sǒu      箫鼓xiāo       吟赏烟霞yín  

    C.寒蝉chán     骤雨zhòu     暮霭ǎi         良辰美景chén  

    D.凝噎yē       经年jīng     甘霖lín        兰舟催发cuī  

3.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过,只感觉钱塘江畔繁华中更多了一份宁静。  

    B.“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首次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  

    C.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赞美和敬仰。  

    D.在傍晚的最后一线余晖从窗前消隐时,我正趴在桌边,透过窗台,庸懒地望着天际的尽头,俨然沉溺于一幅水墨山水。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 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请就本词的上片举一例说明“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                                                             

                                                                     

                                                                      

    6.赏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词中的妙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对《雨霖铃》的鉴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实写送别之境,但更是借痛楚的声音、萧条的景物、伤情的地点,映衬出了词人内心深沉的痛苦。从而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相生。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将“别”字形象化,把彼此眷恋之情、无穷的离别之恨、无可奈何之心表现得神情逼真,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由“念”字领起,实写离别之后的情形。浩淼的烟波,沉重的暮云,高远的天空,这些景物全都笼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欲与情人再相见的无期。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虚设”表示良辰美景已经成为虚空的妄想,正因为这样,词人由己推人,设想未来,才更感受这次离别的痛苦。     

                    (答案见幻灯片22)

                  教 后 反 思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