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叶子 一、说明 本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第一课,全文分为二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由题目看是作者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客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辞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描绘景物、骈散结合等特点。 (3)、通过诵读加强对文言文的语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3)、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体会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疏通与理解。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绘景言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两句的真确理解。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乐章》,并配放三幅山水图片,青山绿水,花香鸟语,不由得让人陶醉,借机引出所学内容——一篇摹山绘水生动形象的写景小品文。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3、学生齐读,老师对学生朗读做出评价并在发音、停顿、重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如:每朗读一小层可做稍长停顿,使其有鲜明的层次感。还要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应落在“箭”、“奔”上。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自渎感知 师:自己看课文,谈谈初步感受,你已获得了哪些知识信息?还有哪些疑问? 生1:我已了解了作者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骈文成就很高,其诗与词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我不知道什么叫“骈文”? 生2:“骈”是并列的意思,“骈文”不就是语句都是并列的吗? 生3:我觉得他说的不对,但我觉得他很勇敢。 生4:那你说是什么? 生3:我也说不清楚。 师:你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值得表扬。骈文,又叫骈体文,是古代的一种字句整齐、音韵铿锵、对仗工整,多用典故的文体。由散文的辞赋化发展而成。 生5: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内容好像不相称,题目是书信,内容怎么是写景? 师: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六朝文人好在书信中用景语做点缀,我们所学的是写景的部分。 生6 :我还知道这篇文章是总分式结构,先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再分写异水之“异”和奇山之“奇”。 师:这个同学归纳得很好。那么谁又能给我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师归纳总结: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描写了富春江富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表达了作者自然风光的喜爱,对追逐名利者的藐视,也流露出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点拨,共同探讨。) 2、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不理解的与同学合作解决。 (2)、教师重点强调关键字词与特殊用法,如:“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向东向西;“互相轩邈”中的“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猛浪若奔”中的“奔”指“飞奔的马”等。另外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理解它们的意思。如:“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 (3)、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两句的理解。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这是作者赏景是的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选自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卷七。寥寥一百来字,把富春江富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延伸阅读】 答谢中书书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曜。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阅读建议)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并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篇。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