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村上春树的秘密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黎文 村上春树:当今日本最受年轻读者欢迎的作家,1987年9月小说《挪威的森林》初版问世以来,已再版数十次,销量超过400万本,占据畅销书榜首位多年。作者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专业毕业。曾多年经营过爵士酒吧的村上在作品中离不开的元素就是爵士乐与酒吧,几乎每出一本书都风行一时。村上曾经获得日本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其它主要作品有《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青春的舞步》、《寻羊历险记》等。自1989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译本由漓江出版社引进大陆后,四次再版印刷都销售一空,“村上热潮”正在大陆升温。感谢黎文给我们带来《村上春树的秘密》,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村上的城市里飞吧... 有人认为村上春树热是一时的发烧现象,象某次流行性病毒的大幅传染,打了一个喷嚏,全世界的1/3人都感冒了…… 村上春树的秘密 大多数人喜欢周星驰,只有少数人喜欢王家卫;大家一看见星爷就忍不住笑,而对于整天戴着黑墨镜的王家卫来说,看他的片子得一遍遍地重温。第一次你会觉得不知所云,第二次你会看得饶有兴致,第三遍你会品着酒,在黑暗的房间里独自面对屏幕上的影象,心里念出所有熟悉的对白,舒缓地在神经里荡漾出丝丝笑意。王家卫能爱上周星驰吗? 在中国,喜欢村上春树的人当然算少数民族,但这个少数民族有逐渐壮大的趋势。而在日本,每30人手中就有一本村上最著名的《挪威的森林》,这本书销量有400万本之巨,对于纯文学界来说,村上春树一直是个神话。他的成功在我看来就有点“王家卫+周星弛”似的理想结合,在他的作品中,既表现高超的艺术实力,也有最贴近生活的符号背景。因为以无数真实的都市生活场景拼贴他的空中楼阁,他带给所有喜爱他的读者一个信号:对了,这就是我们,在石屎森林中迷失自己的我们。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具盛名的作品,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描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透过作品折射出日本战后伴随着经济起飞的一代新青年的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挪威的森林》对于现在的中国“新人类”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我们一起来,破解村上春树的密码,就从《挪威的森林》开始。 音乐世代 “飞机刚一着陆……天花板扩音器中低声传出背景音乐,那是一个管弦乐队自鸣得意演奏的披头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那旋律一如往日使我难以自己……”(《挪威的森林》第一章,渡边的回忆) 村上是个爵士乐迷以及摇滚乐迷,提到他的作品就不能不提他的音乐嗜好。读他的小说,你仿佛在各种各样的背景音乐中做文字旅行。《挪威的森林》所描述的时代正是爵士乐的时代,法国的五月革命与中国的红卫兵遥相呼应,古巴的格瓦拉叼着大雪茄酷遍全球,在美国听爵士乐杀上文坛并影响了一代人的金斯堡、克鲁亚克们正所向披靡,他们现在有个赫赫有名的称号:“垮掉的一代”,整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其实那是我们翻译家的笔误,他们的英文原意“Beat Generation"中的“Beat"指的其实是爵士乐切分音的一种节奏,并非“垮掉”的意思。爵士乐的灵魂在于自由与即兴,在一个相同的旋律中不断地变奏周而复始。村上已经将爵士乐的精髓注入了他的文字,每一个片段章节看似没有特殊意义,但整合起来却是一个能令人产生共鸣的庞大乐章。而连接这每一个片段的绳索,就是村上飘在字里行间的音乐,那是他的最爱,他通过它们来维系文字,也同样俘虏了读者,在这本回忆青春伤感的小说在1987年面世时,文字里各种令人熟悉并传唱至今的音乐,的确令无数读者重回60年代那个十分遥远的世界。当然,披头士也是60年代的主人,选择他们的歌曲《挪威的森林》作为书名,了解村上的读者都会发出来自内心的微笑,不管周星驰还是王家卫,经营过爵士酒吧的村上一定会播出最让客人舒心的乐曲。 沟通的无助 “在中央线电车里,我和直子偶然相遇,我们也没有任何想要畅谈的话题。出得站,她也没说去哪里就快步走起来。无奈,我便追赶似地尾随其后……路程真长得可以,太阳已经落了,一个柔和温馨的春日黄昏。”(《挪威的森林》第二章,和直子一起走过的东京) 这是《挪威的森林》中令人伤感的一幕,爱上了直子的主人公渡边永远无法与她顺利地沟通,他只好用与直子无目的地在东京漫游来表达这种困惑,这是村上春树为现代人沟通障碍设计的一个经典情节。这种障碍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里,村上用一种诗意般的笔法将魔魇释放出来。 跟一位从拉萨过来的朋友在广州闲逛使我明白了这段长路,那天广州的天很蓝,是一年中少见的那种蓝。我跟朋友在人潮涌涌的上下九穿行,很久没有这样闲逛过了,心情不免有点放松。朋友一直没有说什么,十年前她在广州呆过,我想她是在那些熟悉的骑楼间寻找记忆的碎片吧。走得渴了,我到路边士多去买水,朋友在路边等我。等我回来,朋友在路边呆呆地往天空望着。我好奇地打量她,一束阳光穿过高楼照在她脸上。她对我说:“你看见了吗?”我说什么什么?她叫我逆光站着:“天上一粒粒往下掉的是什么,在拉萨可见不到。”我的确看见了,只不过我从来不会有时间去留意,如果不是她。那是灰尘,夹杂着无数汽车尾气、空调废气的灰尘,在蓝得很纯的天空往下掉。从那一刻起,我突然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恐惧。我也知道,拉萨的她和广州的我的距离并非相差几千公尺的海拔那么简单。朋友说:“带我去吃最正宗的沙河粉吧。”这碟沙河粉突然间使我们找到了连接的通道。 青春读本 “对18岁那年的我来说,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给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但环视四周,竟无一个人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甚至连想读的人都没有!在1968年,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虽然算不得反动之举,也终非值得提倡的行为。”(《挪威的森林》第三章,渡边爱看的书) “在公元2000年,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虽然算不得反动之举,也终非值得提倡的行为”,我也在此盗用一下村上春树的句式风格,相信村上迷会有此同感。村上的魔力在于对自己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偏好也会是读者的偏好。《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青春读本,虽然村上很少提及这本书,但明眼人皆知《麦田》的作者塞林格最喜欢的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们和村上一脉相承的是对青春叛逆的追问和人性异化的质疑。 现在看村上的《挪威森林》,想起1968年的渡边竟是那样的亲切。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他们曾经经历的时代,我们也正在开始着他们的开始。这是一个永恒的密码按纽,让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未来,也让我们更充满信心。 遗憾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读本呢?总不会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如果要选,我宁愿选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那是电影而且女主角太胖。 越夜越美丽 “我们在新宿三丁目的喧嚣声中下车,沿这一带东游西逛了一阵,然后走入近处一家常去的酒吧间,等待合适女孩儿的到来……一直到凌晨4点还是一无所获…… 在我对面落座的是两个女孩儿,高大女孩对我说了声:‘您知道这附近还有没有酒吧?’……一大早5:20被素不相识的女孩拉去喝酒,倒是有生第一遭。(《挪威的森林》第四章,凌晨5点的女孩) 在村上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没有亲属,没有太高的追求,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但始终会有的就是酒吧,那仿佛是他或她与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唯一证据。当然,酒吧里播的会是爵士乐,还会碰上莫名其妙的人。 事情的确也好象如此,一个好朋友从北京回来了,大家就在一家熟识的酒吧碰头,进行一系列重温友谊的程序。一年了,有人结婚了、有人失恋了、有人又开始恋爱、有人依然单身、已经是21世纪了,朋友竟然还是朋友。随着酒越喝越多,人也开始越来越放肆,话也越来越多。在醉意朦胧间,许多平时听不到的心里话竟然如扎啤一样廉价。然后,我们一起呕吐,似乎要说的话太多,憋得慌。 酒的确是个好东西,依靠它我们可以救赎真实的自己,虽然第二天酒醒我们依然对自己一无所知,这就是酒酿造的城市悲喜剧。 从这一点上看,村上是正确的,他找到都市人心灵共同的出口。 都市的真相 “只要身处此处,我们便不致于施苦于人,也可以免使别人施苦于己。这是因为,我们都已认识到自己的反常,这是完全有别于外部世界之处。外面的世界上,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反常;而在我们这个小天地中,反常则恰恰成了前提条件。我们在此静静地生活,避免互相伤害。”(《挪威的森林》第五章,直子从阿美寮来的信) 阿美寮是一座深山老林里的精神病院,“我们在此静静地生活,避免互相伤害。”精神病患者直子说。上述这段话可以认为是村上假借直子之口要说给所有人听的话,这种态度也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对于都市人格的异化,村上有着一针见血的清醒,而这种清醒,往往会让读他作品的人们毛骨悚然。相对于现实人人戴着的面具,“阿美寮”才是真正健全人呆的地方,这并非是村上虚构的幻像,而是他眼中都市的真相。 “我觉得都市有许多值得批评的地方,这种享受消费的生活,总不能永久继续下去,有一天终会崩溃消失……”村上严肃地剖白。 直子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挪威森林》的最后一段渡边问自己:“我现在哪里?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 想一想,我们有多少次会这样问自己,我们想逃离城市吗? 告别60年代 “咱俩这就给直子举行葬礼。”玲子说,“举行个不凄凉的。”玲子拿起吉他弹起了甲壳虫的《挪威的森林》、《昨日》、《太阳从这里升起》等一共7首。“这几个人对人生的伤感和温情确实深有体会啊。”玲子说。这几个人当然是列侬、麦卡特尼加上哈里森。(《挪威的森林》第十二章,直子的音乐葬礼) 村上自称“60年代的孩子”,从《挪威森林》这本享誉日盛的小说中可以看出他浓重的60年代情结,60年代的符号莫过于卖出2亿张唱片的披头士乐队,对于他是一个“充满粗暴狂野空气”的青春时代,选择披头士的歌作为书名正是他这部私人性极重的小说要表达的青春。 因此,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似乎为了与开头呼应,玲子一口气唱了50首歌,最后以《挪威的森林》结束,在告别直子的同时村上也对自己的60年代来了一个悄然的葬礼。毕竟,60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作者,60年代文化研究权威)说:“60年代的绚丽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涂抹在一种被人不屑一顾的富裕、一种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经济繁荣这个一触即破的气泡上的。”我们并不介意,因为我们正在听披头士、我们的生活正在摇滚、我们也喜欢泡酒吧,我们满心喜悦地迎接消费时代。村上的时代已经过去,而那个时代我们正在开始,重要的是,我们正当年青。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喜欢村上春树呢? 顺藤摸瓜 100个人看村上春树,至少会有101种不同的感受…… 我爱村上 1、接头暗号细细传媒人员 时下的年轻人,把日本的流行歌曲、电视剧、时装,当作时髦。其实村上的小说日本味不重,它的最大特点是都市味极重。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城市在都市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与村上小说契合起来,所以,村上小说越来越受欢迎,村上春树会不会也成了一种时髦? 我也希望村上的作品能在读者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欢迎,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时髦。其实村上的作品并不是那种非常大众化的东西,因为它的品味独特,所以,喜欢的人一定会非常喜欢,喜欢得见到村上春树四个字便心中一动。 我觉得村上春树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成为某一类人的特征。“你喜欢村上春树吗?”可以作为这类人的一句接头暗号,如果回答是非常喜欢,你们便接上头了,就像找到了组织。 2、跳、跳、跳阿飞设计师 村上的作品总是给我一种音乐般的感受。我无法期待能从里面得到多少启迪、哲思,但却能使自己完完全全地沉浸在情绪中,释放自己。就象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并不期待在音乐里学到些什么,而是放松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释放。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全认同村上。他的作品更象是写给年轻人的玩意,里面充斥着年轻人特有的无所事事的忧郁和孤独以及年轻人才有的对社会、世界的不适和疏离。于是读着小说,仿佛就是在跟着村上狂舞。在世界的中心、在浓密的人群中疯狂地、孤独地舞着、舞着。 3、深呼吸 Y.C网站版主 人们总是呼吸着大时代的空气,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时代,随着时代的风在吹,人们总是有意识的、潜意识的听着这个时代的各种声音。无论是歌曲、广告、流行、街景,甚至是漫步在大街上行人的表情,都被此时代的色彩与阴影笼罩着。出生在同一时代的人们,总有些什么地方是共通的,就好似被神秘的愿望和冲动正催眠着。村上的小说或小说中的音乐不尽迎合着我们的时代,也因而在不知不觉中与我们心灵的某部分产生共鸣。 4、不明白李大力公务员 说实在我看不懂村上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还算浅白易懂一点,但其它一些的确是令人费解。如果你真的铆起劲来要琢磨出个道道来,劝你还是省省心。但看他的小说就有这样一个我更不明白的情况,也就是说你根本不要想他会对你说什么,但看起来却一点不费劲。在混混沌沌之间,你不知不觉就把书看完了。整体说什么也没个所以然,但是村上就有这种能耐,他能令你感染到一个个细节,犹如喝完一杯红酒,余香绕齿。也许,生活也就是这个样。 5、重低音 ANTONY公司行政 也许我太敏感,但村上对都市人的困惑和压力实在是了解得太透彻了。在《青春的舞步》中,他对人面临社会机器重压下的渺小有着入木三分的刻画,那些虚幻的场景显得无比真实。我一个人在一个阴郁的周日下午,躲在房子里战战兢兢地把书看完了,身体不受控制地瑟瑟发抖。印象中,连看《午夜凶铃》也不会有如此震撼。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