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王艳红 李娜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亲情的感悟,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

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由此解读文章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地坛与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了解文中所写的母亲形象和作者其人。

(二)补充史铁生的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Juē        lǚ       xī sū    cù     tuí      sì   zhuō     zhuó    tān pǐ 

撅一叉     捋着    窸 窣    猝然   颓墙    肆意雕琢       灼热   坍 圮

gèn         kè         tuì

亘古不变    恪守     蝉蜕

      sù  宿舍             tiē  妥帖                 yù   熨帖

宿    xiǔ 住一宿      贴   tiě   请帖           熨

      xiù 星宿             tiè   碑帖                yùn   熨斗

2、请学生齐读课文

3、概括两节各自大意,列为下标题。

第一节:生死篇

第二节:母爱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勾画出感触较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快速默读第一节思考下列问题。

一、作者为什么要去古园?

(第五自然段)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二、古园中的哪些景致给作者以强烈的感受?

1、古园历尽沧桑的死板多年的变化;

2、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中景致;

3、园中那些形体虽可以改变但任有些东西难以改变的景致。

三、这些景致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1、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

2、我们为什么要出生?

3、我应该怎样活?

四、思考的结果怎么样?

1、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3、关于如何活,十五年来一直在思考。

(提示:可指导学生分析文中对景致的描写。)

板书:

             愈见苍幽

古园变化      

(历尽沧桑)    茂盛得自在坦荡

                                                           

                        稳     

             蜜蜂               内心

                     烦躁不安

             蚂蚁 想透什么  转身疾走          短暂停留

园中所见     瓢虫 爬       升空               竞相焕发生机

  蝉蜕 蜕变新生

  露珠 积蓄力量 展现最美瞬间

             落日灿烂

             雨燕高歌

六   景      孩子的脚印             形体可能被破坏

             苍黑的古柏             但无人能改变它们的存在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小结:古园历久弥坚的活力激励作者勇敢去面对不幸,热爱生命,有所作为。

第三课时

重点:感悟母爱

布置思考题:

一、在这一部分,母爱有哪些具体表现?

1、疼爱理解儿子(第九自然段)

顺从儿子的任性,宽恕儿子的烦躁

2、送儿子去地坛(第十自然段)

无言相迭,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痛苦、惊恐、祈求、不求回报

3、到地毯找我(第十五自然段)

不想让我发觉,悄悄、四处张望

小结:母亲的爱坚韧、无私、毫不张扬

二、他是什么时候体会到母亲的爱的?

当母亲猝然去世之后,才有余暇去想,这时候他才读懂了母亲的爱,留下无限的悔恨。

   表现在:1、认识到母亲“注定活的最苦的母亲”(第十自然段)

           2、回想写作动机是让母亲骄傲(第十一自然段)

           3、回想不主动与来寻找自己的母亲交流而痛悔不已(第十五自然段)

           4、时常来古园回忆母亲,理解了母亲的苦难和伟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三、母爱给他生活以怎样的启示?

“母爱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活法)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生命,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在这里再次回答了作者之前对于怎样活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写“我”对母亲的理解,写作者对待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态度的理解。

质疑:

作者和地坛、母亲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他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感情上感激地坛,精神上依赖地坛,心理上迷恋地坛,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很多感悟,改变了他的生死观,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

2、母亲不仅孕育了他,更重要的是为他的生命护航,无私付出,默默忍受,在不幸面前,母亲以自己的坚韧为他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使他在逆境中更加坚强。

母亲向我提供了地坛,地坛向我提供了生机,生机为我提供了成功,成功为我提供了母亲的骄傲,遗憾的是最后一环断裂了,这是本文悲怆基调的缘由,是全文笼罩在忧伤、痛苦之中。

板书:

送我去地坛——无言相送      母爱默默 不张扬

为我担忧——坐卧不安     

去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儿子悔恨 痛苦

拓展:

让学生讲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