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双丰收的一种做法(鲁教版七年级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养马岛中学 杜爱玉 银杏树必须雌雄共存才能结果,茂密的森林离不开低矮的灌木丛林,有经验的老农会把大豆和玉米在一起套种以达到丰产的效果……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在无声向我们阐述一个规律:任何事物都不会独立存在这个世界,他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可喜的是,在执教《背影》这篇课文时 ,我无意中发现这种共生现象也适用于语文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之中。 在执教《背影》这篇课文时,我踌躇了好的一阵子。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至真至纯,可学生那浮躁的心能沉淀下来细细品味这似琼浆如仙露的浓浓真情吗?之所以有这种顾虑,有两个原因:自己学生时代的体验和对现在学生情感的不信任。 我记得我再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掀起我情感上的丝丝涟漪。尽管老师费尽心思抠字眼品句子,我还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游离于课文之外,答题技巧倒学了一点,可搞不明白这篇文章怎么就成了歌颂父爱的经典了呢?如今,已为人母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时,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感悟。 再则,我觉得如今的孩子生活太优越了,自小就被祖辈父辈捧在手心了,已经被照顾的太具体太细致了,以至于他们的情感已经麻木,不会感激,不知回报。基于这两点想法,我认为能不能上好《背影》这篇文章,叩开学生的情感至关重要。 怎样叩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呢?在上课文前,我设计一个小环节——用写作促真情。 我说:“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之中,你深深的感受到了吗?老话说‘养儿会怕儿一辈子’,是的,怕儿不健康,怕儿不成器,怕儿不立业。儿女的脚步走多远,父母的目光就有多长。请同学仔细翻阅这些年你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写出父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镜头。”本次写作目的主要是关注这些小宠儿对父亲究竟储蓄了多少情感,因此,我请每一位同学当堂朗读自己写的片段。这个过程花了一节多课。这个前奏是不是有些长呢?的确不短!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这样做是值得的。我认为这是我上过的所有课中最棒的一次。 一位同学写到:我帮父亲上山摘大樱桃,不久天下起雨来,我们只带了一件雨衣。父亲让我穿上,我让父亲穿上。我俩僵持了好一阵,突然父亲吼道:“混小子,穿上!”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一句话。 还有一个同学写到:父亲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那件已经泛白的灰色上装,一年四季不变,已经有好几年了,与他女儿那些鲜艳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照。 …… 在朗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多次泣不成声,沉浸在父爱的感动中,被自己的父爱感动,也被别人的父爱感动。在这样的氛围中,那些曾漠视亲情的同学,内心也被激起了亲情的涟漪,一向爱感动的我,也多次被学生的真情润湿了眼睛。霎那间,我意识到自己先前的那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的孩子并不乏情感,只是先前我们不善于引导罢了。 在这种良好的情感调动下,可想而知《背影》这课上的效果有多好。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父子深情。当学生有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后,教师有渐渐渗透到理性的分析。这堂课教师少费了很多口舌,学生收获的却比老师讲授的至多不少。由此,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师应多动脑筋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而不应和学生抢着当好演员。 接下来是运用本文学习的写作技巧加工原先的片断练习,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次作文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基本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不仅有了真实的感情 ,并且有了较生动细致的刻画。 尝到了甜头后,在学习《阿长于山海经》,《老王》,《台阶》这几篇文章时,我如法炮制。我觉得这都是写普通人,但作者都是大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并且有因为作者的文化 品味,文学功底,语言习惯不同,每篇文章都是个性化。我认为这是一个诱导学生重视课文阅读,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想如果先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他们不会太珍惜这次阅读机会,因为老话说“不走那块地,不知那块地粘脚”,没有一番切身的感受,这些小家伙往往会眼高手低,用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去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只有让他们先“手低”,方可“眼高”,最后才会“手高”。所谓“手低”,就是再读课文前先写自己熟悉的一个普通人;所谓的“眼高 ”即是把课文和自己的习作比较 ,悟出课文的高明之处;所谓的“手高 ”,即是学完课文再次写作。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第一次写作时,我们同学塑造的人物形象高大光辉,内容离不开“清洁工’,解放军,修车人……’,千人一面,且故事情节虚假,不真实可信。因为有了一个难产的写作过程,学生对课文读得非常仔细,领悟很深,对课文都有或高或低的或对或错的个性化得见解,教师高屋建瓴归纳梳理后,再次写作时出现不少佳作。例如吕燕燕同学仿,《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篇《姐姐与格林童话》,王春燕同学仿《老王》写了一篇《老王伯伯》,周伟伟仿《台阶》写了一篇《奶奶》,塑造了一位视劳动如生命的倔老太太,郭义平的《穷鬼 》王春华的《送奶奶人》等都很成功。更喜的是很多同学模仿了对自己胃口的作家的语言,长短句兼用,语言或质朴或典雅或警醒,文章显得有味道了。当朗 读了这些范文后,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就会明白:一定要重视课文阅读,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选。 但,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用这种教学模式呢?答案是否定的,授课也需要抓住时机,相时而动,模式要根据需要不断变换,并且不同教师由于个体差异,教学模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但规律只有一个——只有搞好作文教学与课文阅读的间种,语文才能丰收!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