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第六讲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品的选材(浙教版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文章来说,“米”就是素材,没有起码的材料,写文章就无从下手。占有材料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使用材料,却不一定是多多益善,应慎加选择。我们许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但就是无法感染读者,当然就评不上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材不理想。遴选素材,精心组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材料力求精当:

1、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的主题。切记,一切服从于中心,一切服务于中心,该多就多,宜简则简。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哪些多用,哪些少用,依据只有一个,就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要“量体裁衣”,这个“体”,就是中心思想。依据中心思想来取舍材料,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如写《我的引路人》,笔墨应集中在“引路人”身上才算抓住了重点。如果大写特写“我”自己,就偏离了文章的轨道,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了。再如,某同学写《去玩吧,孩子》取材就较新颖,给人的印象颇深,材料的取舍也比较合理。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只抓住了自己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亲的一句“去玩吧,孩子”这一主要事情来写,这样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2、材料不能胡编乱造。这就是说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在车厢里将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就是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这些胡编乱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的变化,就是盖了平房盖楼房,买了彩电买摩托;一写母爱,就是织毛衣,送雨伞;一写老师,就是补课解难题……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与“学习”攀亲:《我这个╳╳谜》,写我这个学习谜;《我懂得了珍惜》写我懂得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花季》写在花季中努力学习;《我在努力》写我努力学习;《起点》写把这次学习上的进步作为起点……简直是无学习不成文。生活是如此的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的素材,为什么只选学习这一点呢?

二、遴选材料力求新颖:

组织材料之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遴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所选材料应力求新颖,力争作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因此,文章要注意避免那些人家早已用滥了的陈旧材料,要记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文章最忌百家衣。”旧材料陈陈相因、东拼西凑,决不会写出好文章。那么,怎么才能“新”呢?

1、要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一文,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的景色如何地迷人”、“秋天的硕果如何地喜人”、“秋天的收获如何地醉人”等等,而有个同学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选举。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结伴去投自己神圣的一票。作者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吹来的浓浓的民主气氛,他认为这是最只得讴歌的“金秋”。多么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啊!

2、要匠心独运。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旗不定,这时你最好用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如:《还我课外天地》一文,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择——

(1)学生负担过重,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2)学校、家长卡的太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3)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顾及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1)(2)两则选用者肯定多,(3)则会少一些,便可淘汰(1)(2)选择(3)。

3、要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很多,同学们笔下的差生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白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我们看看《象乔丹一样飞翔》和杨艺的《雄狮》,是不是会感到耳目一新呢? 

三、提炼材料力求艺术: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那么,怎样提炼材料呢?

1、变一般为典型。“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的、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性的内容。如有篇《中学生的一天》的习作,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地、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来写,由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问题。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集中在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而倒更具戏剧性。

2、变单薄为丰厚。这是指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度。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感动,文章表达了“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后来作者又加上了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 主题变成了“政府爱人民,人民爱政府”,文章的内含变得丰厚多了。

3、变肤浅为深刻。这是指对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看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辍学带孩子——人荒。这样一组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

选材练习:

分析下面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毛病?  

我的初中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晃我已在中学度过了两个春秋。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对小学的生活是留恋万分,对初中生活又是非常向往。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有那么多的语言和大家交流;没有小时那么天真;没有那份对生活的向往。也许是成熟的原因,也许是我的那颗心早已被应试教育所麻木,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真的好烦、好痛……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正如剧里唱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演的好坏就看你自己。”有一天,我从一位同学那里得出了答案。他对我说:“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我们去干什么?人生其实就是酸甜苦辣的合成,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上帝创造了我们,他就要惩罚我们,你明白吗?”这几句话打动了我,有一种太阳照我心的感觉。

我又要站起来,决不辜负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的人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迈向新生活,因为前面的路虽然曲折,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胜利。

 

[佳作欣赏]

一席之地

华北石油  许颖

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离开我的小城的时候我信誓旦旦,我说我一定会拿一个奖回来,我说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说我一定是最优秀的。而当我的火车呼啸了11个小时之后慢慢停住,我从朦胧中张开惺忪的睡眼,发现我的北方已经离我万里之遥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却掠过了一丝陌生和胆怯。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去营地的路。满头大汗地冲进花园般的复旦附中时,周围已经有了很多优雅而自信的同学。他们都讲各地的方言,谈笑风生,不亦乐乎,而独身一人的我只能木偶一般的呆呆地站着,与面前的他们恍若隔世。我终于感到了为赋新词永远也强说不出来的孤独和怅惘。

然而这种感觉随着活动的展开就渐渐地变得淡了。我的话匣子逐渐拉开,心情也变得好得多。一切都顺利起来了。

最初的考试令我很郁闷。《三国演义》我是一点都没看过,一上来就蒙了。不过看着周围的同学们都很从容的样子,我也只好跟着感觉走了。云山雾绕地答完题,第一感觉就是——完蛋了。第二感觉却是很冤枉:我来的时候背了多少东西啊,居然它只考了个《出师表》和《蜀相》!哎。真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过都考成这样了,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一个小发现:这里印卷子的纸张和答题纸都好像是再生纸,而我们那里都是用的很白很白的,要不然同学们就会抱怨。上海人的环保意识真的是很强。

第二天的自选项目倒是不错,因为我坐着的时候还是挺能侃的。教授们都很和蔼,问的问题也都没我想象得那么难,倒像是平时的拉家常。几句关于白洋淀的话,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之后的关于文学、关于阅读之类的问题,也都是讨论性质的,我们聊得不亦乐乎。我觉得我最占优势的一点就是我嗓门大。可能北方人天生的比南方人豪爽一些吧,而我们整个屋子里可能就我一个是北方的,所以比较特殊。呵呵。

所有的讲座都很精彩,教授们讲得很认真,好多观点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使我长了不少知识。有的人还推荐了很多书给我们看,真的是很负责任。最吸引人的讲座应该是华师大孙乃树教授的西方美术欣赏,本来我就很喜欢这方面的东西,他讲得又有声有色,舞台上的灯光还配合得非常好,两个小时讲下去,我还没觉得怎么样呢。

同学们在一起的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原本感觉还挺良好的我终于是服了大家了。虽然我的舞蹈也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但是诸如戏剧、琵琶等等的节目更是令人赞叹。尤其是张静同学自己作词作曲的歌《珍存》,我在台上和大家一起唱的时候都快哭出来了。可以说,那歌说的就是我们想说的,唱的就是我们很久没唱出来的,作为营歌一点都不过分。

听到巢宗祺教授念到河北省任丘市的时候我的心就跳到了喉咙里,我真的得奖了。两次领奖两次下来,我听到了好多同学和教授、老师的祝贺和鼓励,刚来时的忧伤有多深现在的欢乐就有多深。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敢说我是最好的了,但起码还是成功了。

要离开了,心中又生出一阵忧伤,当我终于告别了上海睡在了依然要奔驰十一个小时的卧铺上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复旦附中床上的那张席子:来时的众人都只有一席之地,我还幸运地在得奖者中又站到了一席之地,我只希望,将来,我们都能在更好的地方,拥有一席之地。

去玩吧,孩子  李瑞刚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出去玩。每当有小伙伴在门外喊他时,他就盯着父亲的眼睛等待父亲的批准。这时父亲总是在他的头上抚摸一下说:“去玩吧孩子,早点儿回来。”他就高高兴兴地冲出家门和小伙伴去玩了。而他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去找小伙伴玩,小伙伴在征求父母的意见时,他的父母厉声喝斥:“只知道出去玩,就不能在家里好好学习!”结果小伙伴只能含着泪看着大家离去。这个时候,他总会在心底感激他的父母,他们尊重他的天性,尊重他的选择。

有一天,他玩到天很黑后才回家。他看到了父亲那焦虑的眼神,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上,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责。然而父亲并没有责备他什么,只是沉默地抽着烟。那晚,他很乖地坐在父亲的身旁说着一些逗父亲发笑的话。父亲终于被他逗笑了,笑呵呵地抚摸着他的头。他仰着头问父亲:“为什么我出去的时候,你总是说那句‘去玩吧孩子,早点儿回来’?”父亲说:“你想出去玩,当然让你去玩。但是从你出门的那一刻起,我和你妈的心就会为你悬起来。让你早点儿回来,就是让我们的心早点放下来呀!”

他慢慢长大了,离开了父母到外地上中学了,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次去学校的时候,父母都会送他到路上,这时父亲总会再说那句话:“去玩吧孩子,早点儿回来。”每次他走的时候都是这样。终于有一天,当父亲说完这句话后,他对父亲说:“爸,我是去学习了,不是去玩了。”他这样和父亲说过几次后,父亲便注意到这一点了。于是有一次,当他要走时,父亲说:“去学习吧孩子,早点儿回来。”那声音听起来那么陌生和绕口。父亲也敏锐地感到了这一点,尴尬地笑看着他离去。以后父亲在送他走的时候,就不再说这句话了,只是默默地看他离去。而在他的心里却好像少了一点什么。

就这样,一直到他上大学的时候。他上的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以为他特别有前途。然而那一年,边境爆发了战争。他在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参军去抗击侵略者。他事先并没有告诉父母,他害怕父母的反对。直到他要开往战场的前一天,他才穿着军装回家把事情告诉父母。父母都流下了眼泪。他知道作为父母对他的担心。那天晚上他必须得返回学校。父母流着眼泪抱着他。在那一刻,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决定,然而,父亲却抚摩着他的头,说出了那句让他永远不能忘记的话:“去玩吧孩子,早点儿回来。”一阵暖流涌入他的心中。他才发觉,这么多年来他并没有真正长大,在他父母面前,他永远都是那个征求父母意见要出去玩的孩子。

他离开了父母杀向战场,他并没有遇到他预想的九死一生,他很安全地回来了。刚下火车,他就看到了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的父母。而他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爸,妈,我早点儿回来了。”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