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品味曲词多用修辞,化用古代诗词,富于文采的特点。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四美,品味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体悟莺莺别离时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确本剧的戏剧冲突。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在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 2、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为学生欣赏课文提供帮助。 3、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略曲词的艺术手法。 4、运用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在岁月的长河里跋涉,在文学的王国里徜徉,久了,渐渐地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在夕阳下的长亭古道折柳相送。于是,长亭、柳便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进入主题 关于离别,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怕见之不易,更觉别离之难,东风无力,人更何堪?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绘出了天下离别者的情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今,秋风渐起,黄叶飘零,仍然是夕阳西下,长亭外,古道边,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就要别离了,他们是否会像那些伟大的诗人一样畅叙别情呢?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戏曲“文采派”代表王实甫给我们展示出的《西厢记》之美的代表——《长亭送别》。 三、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故事之美)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有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意境之美(情景交融)、人物之美、故事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你构思设计好画面,并拟好小标题。 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四、以情节结构为线索,分析曲词之美与意境之美。 1、赏析[端正好] 提问: [端正好]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 提示: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点拨: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树林经霜而红,在充满离愁别绪的莺莺眼中,,尽是离人眼中的斑斑血泪。一个“染”字,萧瑟的秋景与凄凉的心境化而为一。 联系化用诗词意境加深对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的理解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点拨: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本文也多处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情同景生,景同情显,恰切地在“长亭”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演绎了一曲“秋”的悲歌。 (利用范仲淹的词,引出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而且让学生明白这一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散文中经常运用,应很好地体会和总结。) 2、赏析[滚绣球] 提问: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提示: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借景抒情夸张,身心交瘁 点拨: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惯,此言柳丝虽长却系不住玉璁,犹言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作者着力刻画莺莺依依惜别,不忍离别,因离别而愁苦的心境。又用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地表现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赏析[叨叨令](曲词之美) 提问: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提示:“儿”化,叠音形容词,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 4、赏析[朝天子] 提问:在[朝天子]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一个字来概括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心理?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她的这 种心理?从中刻画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恨 ,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作者用比喻、夸张、对偶。 莺莺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5、赏析[二煞] 提问: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怕 提问:“怕”什么?为什么“怕”? 提示: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点拨: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处于悲惨屈辱的地位,她们身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痛苦和抗争,而并不仅限于儿女情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与其说是一种倔强的性格,不如说是一种叛逆的精神。 提问:文中“眼中流泪,心内成灰”和“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表明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提示:女主人公对离别的痛苦之极和无可奈何;女主人共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只盼爱人早日归的急切心情. 五、小结故事,明确主题,体会人物之美 提问:莺莺的思想感情在这一折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明确: 赴长亭路上,因离别而痛苦. 长亭饯别时痛恨功名利禄. 临别叮嘱时怕张生停妻再娶. 分别后对张生的怀念. 主题: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不再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具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主题,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以美的故事为线索,我们品读了美的语言,欣赏了美的意境,更看到了美的人物——光彩照人的莺莺。 美在于发现,给梦想插上翅膀,才能飞翔。课内是根据地,课外是主战场,请大家课下在背诵的基础上多读多练,多品味,我们下一节再和大家共同欣赏曲词的美。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