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明镜和神话的魔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邵燕祥

 

  最近一次,一位三四十岁的出租司机,从现实说到历史,从对现实某些现象的不满,便歌颂已故主席毛泽东的盛德,说“毛主席那时候没饿死过人”云云。

  我知道,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就关心国计民生,就说过吃饭是第一等大事,也就是民以食为天的意思吧。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更是从政治高度上关心群众生活。1949年以后,每逢天灾,也总是三令五申,不许饿死一个人。这有大量的事实,几乎无须一一举证。

  然而,我与今天四十岁左右以上的人们一样,是过来人,是五六十年代之交大饥馑的亲历者。那一次虽曰天灾其实更多是人祸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好像没有正式公布过;然而从历年人口统计数字看来,除去常年死亡率以外,再考虑出生率会有所下降的因素,大致可以估算出那几年直接间接死于饥馑的,不在少数。怎么能说毛泽东时代中国没有饿死过人呢?

  多年来人们常引魏征的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面对的这位相对年轻的司机师傅,从汽车的反光镜里可以看清来路上的车情,但“历史的镜子”,在那一段,对于他,仿佛是模糊一片了。

  于是,我忽然悟到,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今天某些现象不满,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是中了反对改革的蛊惑之害,毋宁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原是可以导向改革,导向自强的。但若因对现实中某些现象不满,回头寻找盛世,却很容易走入误区。比如这位司机,他读小学的时候,大概正在文革取消历史课的当口,后来满耳朵灌的是“莺歌燕舞”“形势大好”云云,而有关国内50年代中以来左的错误指导下的史实,长期以来是封锁的,甚至是大大伪饰过的。他们压根儿手里没有一柄完整明澈的“历史的镜子”,叫他怎么“以史为鉴”呢?

  我并不主张在今天去搞什么“忆苦思甜”,叫他怎么“以史为鉴”呢,这个办法,远在毛泽东健在的时候已经失灵了。我记得70年代初在所谓干校(实际上是整治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场所),不止一次地组织当地的贫下中农来做“忆苦思甜”报告;那是在河南,原意是让他们控诉“水、旱、蝗、汤(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的,孰料忆着忆着就转到大荒年,再一问,说的是1960年了。

  对于当时河南的农民来说,对于当年经历过饥荒的中国人来说,这些既不是故事,也不是新闻。但是对于那时未记事的孩子,更不用说在那以后出生的一代两代人,如果没有真实历史的补课,则他们是会相信毛泽东时代没有饿死过人,以致可以悬想为神话般的桃花源的。本来是对当前有些世象认识不清,而从对历史的怀旧中求得虚妄的安慰;但如长久沉浸其中,闹不好,那关于往昔的神话和新编神话,就会成为掷向今天,掷向改革开放的石块了。

  历史的镜子照出来的应该不走样,走样的就不是历史,而是神话的变形魔镜了。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