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会、艺术,形体、道德、诗情——语文与美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手机版


 语文学习的园地里盛开的尽是美的花朵,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过程,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进而表现美,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注意培养感知美的能力,不注意提高审美水平,是一种极大的缺憾。

因此,很有必要在这里给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美、美的形态、怎样鉴赏美的问题。说到这儿,同学们肯定要笑了:呵呵……嘿嘿……呵呵呵……谁不知道美呀,还用你在这儿饶舌!其实不然,你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做美,对美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所以我还是要告诫同学们:在学问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庄严神圣、正确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里我要说的美不仅仅是长得漂亮,打扮得好看;也不是吃了一顿佳肴之后的感觉,觉着可口,觉着味香;更不是自己想干啥就干了啥之后的感觉,觉着舒服顺心,觉着快活得意……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美是合乎规律(真)、合乎目的(善)的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 (既符合“真”的要求,又合乎“善”的目的)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就是“真”和“善”和谐统一的创造。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这些创造当中,既有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化),也有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主观创造。从美的客观性来看,既有自然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美。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黄金分割”,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为什么按这种比例分割就美呢?因为它合乎“美的规律”,所以这一比例才从众多比例当中脱颖而出,显得如此惹眼。其他的自然美就更多了,诸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溪潺潺、烟雾缕缕、江南烟雨、塞北雪梅、大河奔流、汪洋恣肆、海上日出、落霞西飞……

从美的主观性来看,马克思有句名言,他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什么意思呢?要理解这句话,就得先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意思。“人的本质力量”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观点、看法、主张、情绪等等。其次要理解“对象化”的意思。“对象化”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观点、看法、主张、情绪等投射到客观事物当中,让人在关照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力量。马克思关于美的这一观点主要偏重于美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但也没有脱离美的客观性,“对象化”三个字说的就是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篇章都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美的体现,比如“枫叶荻花秋瑟瑟”,乃白居易胸中块垒是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乃焦、刘二人悲剧命运之象征也;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乃陶渊明理想社会之蓝图也;不爱菊花,偏爱莲花,莲花乃作者心中理想人格之对象化也……毋庸多举例,同学们对美的感受肯定已经提高了许多(哈哈,我恭喜你哟!)。

饶舌了这么多,说的也只是美的“概念”。接下来,我们看看美有哪些形态(或者叫种类)。一般来说,美的形态大概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主要侧重于“道德”)和艺术美。自然美上面已经举例子涉及到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社会美和艺术美。

先说说什么是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身上所体现的道德、人文、人性和人伦的强烈冲击力,往往给人以鼓舞、引导、教育和启迪,或者引人深思,或者令人惊醒。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抗震救灾人员所体现的至纯人性、至真大爱、无私无畏之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再如2008北京奥运会所昭示的人类共同的心声——你和我是一家,共住地球村;还有2008年月日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翟志刚进行首次太空漫步的伟大太空历程所传达的中华儿女和平开发宇宙的理念和精神。

下来接着说说什么是艺术美。要明白什么是“艺术美”,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艺术”。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学篇章,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就都是文学艺术。而文学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此才有“文艺”一词。实际上“艺术”是包括“文学”在内的;只不过,文学这种艺术是各门艺术的“老大”,所以才有似乎是并列式的一个词语“文艺”,其实呢,文艺是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艺术的总称。

艺术大概有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相声、曲艺、戏曲、小品、舞蹈、影视等门类。这些门类还可以分出一些小类。比如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诗歌又可以分为诗、词、曲、白话诗等。再比如美术包括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等,而绘画又分为中国画、西洋画等两大类。

弄清楚了什么是艺术,艺术美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艺术美就是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语言文字、颜料笔法、毛笔墨汁、旋律节奏、说学逗唱、演奏说唱、说白舞唱道具灯光、人物对话、形体语言、摄影与蒙太奇)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由此看来,艺术美是更高级的美,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文学艺术形象,它们就是作家运用语言文字和各种文学技创造出来的,灌注着作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象。请同学们注意,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形象”,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人物形象,还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景、境、物、事等。

美的形态知道了,还得注意各种美之间并不是机械地独立于其他美的形态之外,它们之间呈现着复杂的交叉关系。自然美、社会美往往可能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上升为艺术美,自然美也可能隐含着社会美的内容。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共荣共生。当然了,艺术美是最高级的,它是人类的艺术创造,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说到这儿,同学们对于美的认识肯定已经提高了很多,我恭喜你,我为你伸出大拇指,呵呵呵!)

接下来,我们该谈谈怎样审美了。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过程。但是这一点为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忽视,在当今试卷满天飞,月考、周考、模拟考如洪水泛滥的时代环境中,这一点更是被漠视得一塌糊涂。

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带班时,一个刚上高一的男同学在学了《荷塘月色》这篇艺术散文(五四时期被称为“小品文”)之后就问我:“老师,我怎么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美呢?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有一点儿意思,太空了!”这个同学的疑问其实是很多同学的心声,只不过没有向老师发问而已。这个事例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审美教育”(或者叫做“审美教学”)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好在现在的新课程理念有了“三维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同学们身上,我这里对同学们做一交代,目的是引导同学们,让大家自己重视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培养。

健康高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过程,就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学习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读到这儿,应该做一下自我审视,你是不是注意了这种能力的自我培养、自我历练呢?

简单地说,审美就是获得美感体验(这一步叫做“感知美”);进一步说,就是知道美在何处(这一步叫做欣赏美);再进一步说,就是要明白美是采用哪些技巧创造的(这一步叫做鉴赏美)。

第一步感知美,一般人都能做到。举个例子,有个人参观书法展览,虽说他对书法一知半解,但他的确能感知到书法的美。在一幅字前驻足观赏时,他不由得对作者啧啧称赞到“骚得很哪,骚得很!”作者在一旁聆听着,吃惊地看着他,他以为自己说得不够劲儿,就提高嗓门大声地说:“的确骚得很哪!”大家看看,这位是感知到了书法的美,但是语言表达实在差劲,他以为“骚”就是“美”的意思,岂不知单说“骚”往往是贬义词。这可真叫人啼笑皆非,让作者十分尴尬。

第二步欣赏美,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仍然是上面的例子,在上面那位表达不清的情况下,周围有书法爱好者上前解释:“这不叫‘骚’,应该说‘美’。美在何处呢?美在书者笔力深厚,点画疏密有度,结体美观。”这样一来,作者露出了笑容,明显是书法爱好者有书法美的感知能力。

第三步鉴赏美,就更不是一般人和书法爱好者所能做到的了。依然是上面的例子,在书法爱好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一个内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这幅字是行书,有章草之风,得羲之之魂;章法独到,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呀!”这位内行不仅辨识了书体,而且看到了字体、点画的来源,还看出了章法上的特点。这就是鉴赏。

同样,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是一般文章,都可能碰到这样的审美过程。起初,我们可能只感知到文章的美,但不知道美在什么地方,也不明白这种美是依靠什么样的技巧传达出来的。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我们逐渐就会由“感知美”发展到“欣赏美”,并进而上升到“鉴赏美”的高级层次。就拿那位男同学来说吧,我问他:“你觉得《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是什么性质的?是明亮的还是朦胧的?是郁闷的还是明快的?”他回答道:“这个问题我能感知到,明显是朦胧的、郁闷的嘛。”这样的答问之后,我觉得很高兴,他最起码能感知美呀!其实一般人都能感知得到。后来,我在早读时再次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作者描写的是这样的景物?天下美景多得是,作者又为什么单单喜欢这样的景物?”这位同学实际上是个挺机灵的人,他挠了挠头,不太肯定的回答道:“该不是作品背景所介绍的时代原因吧?或者还有朱自清先生个人的秉性特点在里面吧?”我看他回答得有模有样,心里一喜,继续启发他道:“那你看,在作者观看‘荷塘中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时,作者本人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呢?”他摇摇头,意思是不好回答我。我看他这一下不好回答我,就让他反复朗读,认真体味。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对我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有时感到喜悦,有时又有些伤感,但是总体上来看,作者在荷塘周围观看景物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和抚慰,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满足。这大概就是美的深层原因吧。”听了他一番解说,我非常高兴,接着问道:“那你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下,他再也没有卡壳,很快回答我道:“我觉得首先是作者把景物描写安排得井井有条,先是荷塘中,其次是荷塘周围,再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和通感,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仿佛死寂的荷塘在作者的笔下有了生气,有了几多诗情画意。所以作者这才获得了暂时的满足和快慰。”至此,这位同学对《荷塘月色》的艺术美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感知、认识、分析和鉴赏,经历了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的审美全过程。于是我禁不住对他伸出了大拇指:“太好了,你说得不比谁差呀,而且还挺有水平嘞!”

同学们,浪费了这么多文字,费了这大的劲,我才向大家说明了什么是美、美的形态、怎样审美三个问题,看来我是笨了点儿。不过,这里所说的“语文学习与审美能力培养”这一紧密结合的学习方法,我感到没有错!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练就一双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的火眼金睛,从而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

亲爱的同学,关于美和审美的问题就啰嗦到这儿,拜拜!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