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台阶 哈尔滨市文苑中学 刘海波 一.教材分析: 李森祥的《台阶》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叙事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爱,陶冶自己的情操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要求。《台阶》一课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悲悯双重感情色彩。 二.学情分析: 就八年级学生而言,在阅读中能注意到:叙述是指交代事情的前后经过,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写;能注意记叙文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风格。但往往忽视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功能,所以,引导学生注重概括事件过程,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的能力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此外,八年级学生在记叙文阅读中虽能注意事件的整体把握,但在语言鉴赏能力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要着重让学生明白语言特点,学会从比较中体会,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阅读也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默读中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炼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疑阅读,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结合背景,理解父亲衰老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语句,品析父亲身上的精神;创设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衰老的原因,理解父亲的这种衰老。 3、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适时地指导和评价。采用设疑法,点拨教学法和默读、朗读教学法。 4、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作旁批的阅读方法,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评价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有关的台阶画面。创设动人的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文章情境之中。 同学们,台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回首生活,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随李祥森一道,再次踏上家乡门前的那座台阶,一起去领悟台阶所带来的生命启示…… 2、整体感知。 请同学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时要抓住主要人物,围绕中心事件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准确。 叙述了一位父亲终年辛劳,积铢累寸,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为此,父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体累垮了,心态也变老了。 3、设疑思考:父亲为什么会发出“这人怎么了”的疑惑?由此分析父亲衰老的原因。 ①找到父亲衰老的表现。 身体的衰老: 从第二十二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腰闪了,看出父亲老了。 从第二十八段,“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父亲老了,连一担水都挑不动了。 心态的不自然、衰老: 从第二十一段,“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可以看出父亲很尴尬,不自在。 从第二十六段,“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楞住。”可以看出父亲修建台阶之后的不自然。 从第二十七段,“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可以看出父亲的不自在。 从第二十九、三十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也不愿意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既有父亲精神上的失落,也看到了父亲身体的衰老。 ②找到台阶修建前父亲的表现。 从一、六两段,反复说:“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来看,父亲十分想建成一座新台阶。他有追求,有志气,自尊心强。 从第二段,“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可以看出父亲身体好,有毅力; 从第十、十一、十六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却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他很勤劳,有毅力,执着。 从第十三段,“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可以看出父亲修台阶的专注,执着。 从第十五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可以看出父亲很勤奋,执着。 从第十七段,“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看出父亲很勤劳,热情。 从第十九段,“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可以看出父亲充满干劲的精神。 ③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 第一、时间的流逝,岁数的增长,父亲变老是种自然现象。 第二、要强、倔强的父亲不肯面对老去的现实,不服老,但又无力改变,所以烦躁,不自在。 第三、面对劳动力的丧失,作为一个农民,依赖劳动活了大半辈子的父亲难免会若有所失,这也是人之常情。 第四、老实厚道,谦卑质朴的父亲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新的生活,虽然台阶高了,但他还是习惯了以往的生活,所以会不自然,不自在。 第五、父亲失去了目标,没有了奔头,没有了追求,这是父亲精神颓废的根本原因。难点突破学法:学会圈点勾画,作旁批的阅读方法,抓住有提示作用的语句进行分析。 4、创设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因为父亲用了一生来修建台阶,这种执著勤劳的精神值得敬仰;父亲把一切都用在了修建台阶,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地位,这种要强的信念、美好的愿望值得敬佩。 新屋建成了,父亲却老了,憔悴了,让人伤心、怜悯。 5、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谈谈对文中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6、结束语。 同学们,尽管岁月抹去了父亲脸上一向挂着的笑容,累弯了一向挺直的腰杆,迫使父亲低下了倔强的头颅。但是梦想赋予了他健壮的步伐,追求引领他走向光明大道,成功则证明了他的真实与壮美。诚然,过程里难免会有坎坷与荆棘,成长中难免会有辛酸与泪水,但是人的一生,也正是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有了目标,才更加的有意义。 播放多媒体: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 7、课堂板书: 台 阶 李森祥 父亲老了 要强 执着 勤劳 怜悯 愿望 崇敬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近8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大多数同学多感性领悟,少理性分析,多直觉认知,少条分缕析。所以引导其结合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来进行阅读就颇为重要,本节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化学生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注意抒情、议论的语句,注意结构和内容有特殊作用的语句,启发学生注意阅读技巧。 阅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旁批,督促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也是颇有好处的。 阅读教学还需要老师的预设和控制,并且随机生成创造性的知识;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还要施加评价和影响。在本节课中,预设内容完成较好,但没能及时结合学生的思考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创造。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还很单一,缺少感染力。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亟需提升的。 •作者简介• 刘海波,中学一级,道外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现就职于哈尔滨市文苑中学。大学本科学历,教龄8年。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市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鹤群翔空》、《作文指导》、《丑小鸭》等课获国家级教学设计一等奖,2006年代表哈尔滨市参加第十三届东北三省四市青年教师研讨会,所讲《台阶》一课获一等奖。 【点评】 阅读活动的载体是文本,文本阅读应该成为阅读主体(学生)的生命需要。常态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以及和文本相关联的副文本基础上的阅读,让学生认真地读书,读出书的意味,读出自己的心得。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并结合文本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因而,课堂内容实在,实效性强,教学实践符合阅读规律。 有时候阅读是由疑而思,由思而读,由读而悟的。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设计思路巧妙,采用逆推的方式,从结尾入手,通过前后对比解决问题,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问题设计合理,触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细碎过多的提问,一个问题贯穿全文,条理清楚,保持了文章的完整性。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能强调关键语句的作用,强调圈点勾画作旁批的作用,注重学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虽有上述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有些问题的处理还显得过于琐碎,致使部分环节拖沓,影响了整体效果。 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