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杨虹

一、教材分析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但是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作为音乐家,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耳朵听不见音乐。但他并没有在耳聋的打击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这一残酷的事实,一方面尽可能独立地处理日常杂务,另一方面坦然面对耳聋带来的孤独和安静,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冲动,用“心”观察和思考人生,进而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把音乐由娱乐的工具变成了表达的语言,表现心灵中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对世界的观念,传达对自我或大自然神秘的、难以名状的感悟,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

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境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本文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坦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达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二、学情分析

音乐家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杰出成就、独特身世,以及著名的《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都为学生所熟知,这是学习本文的良好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更多地是关注他的内心世界,展示伟大人物的“平凡”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不幸,进而体会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A、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B、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C、体会贝多芬的坚韧精神,培养学生坚强、执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外貌、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教学方法

     创造性阅读(自读——评析)

4、学法指导

     阅读有关贝多芬的传说:例如罗曼• 罗兰的《贝多芬传》;约翰•叙谢的《最后的大师:热情与愤怒》等。

   查找与贝多芬有关的资料:例如生平事迹、音乐成就、逸闻趣事、不幸遭遇等。

   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初步感知。

   注意体会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TV出现课题,授课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旋律[情境渲染]

同学们,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这熟悉的旋律一定会让你想到一个伟大的名字——贝多芬!

板书:音乐巨人贝多芬

虽然贝多芬的一生坎坷而多难,但是他所创作的作品却辉煌而不朽!今天的这篇文章就将带领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走进他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二、(初步感知)就让我们从来访者的角度读文章,读过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贝多芬在客人眼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坚韧、孤独、暴躁、热爱、执着、骄傲、自尊    

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述这位音乐巨人在现实中的生活的境况的呢?

三、(探究质疑)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内容触动了你?还有哪些疑问,并在文章中进行圈点评注。

    同时多媒体出现题目:文中哪些内容触动了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在文中进行圈点评注。

    师巡视

    生读书,批注

四、交流过程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的孤独,这一点在文章的18自然段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读到这些句子,我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和难过。在音乐上,他是那样的辉煌;但在心灵上,他却是那样的孤独。也许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高处不胜寒”吧。

教师:很好,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贝多芬泉下有知,他应该为此而高兴。因为在这么多年之后,能够有人读懂他的内心,感应到他心灵的呼唤。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难。他是一个很不幸的人。除了我们知道的耳聋,还有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幸。5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语:“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11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虽然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与普通人一样遭受着心灵的伤害。不管这些伤害是有意还是无意。

教师:很多人关注的是贝多芬的辉煌成就,但这位同学关注的却是他所受的伤害与苦难,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透视他内心深处所遭受的伤害。

(1)语言交流小结:语言是心灵的载体,通过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找到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而贝多芬最深刻的语言是他的音乐,在他的音乐里,我们感受他在痛苦中生长的力量!

多媒体:电影《贝多芬传》片段音乐《田园交响曲》

板书:“心里的音乐”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生活的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文章5自然段中说:“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7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不在意物质享受。对他来说,精神的充实远比物质的享受更有意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贝多芬将他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他钟爱的音乐,他不希望以奢华生活浪费他的时间。

教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女佣的语言和贝多芬的衣着来分析,很好。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甘心堕落,而是顽强地抗争。请大家注意这几处的描写:6段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8段的“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9段的“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人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这些描写都在告诉我们,他在以自己的不屈不挠向命运抗争。

教师:这位同学能抓住外貌描写,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角度抓得好,分析得也好。命运的苦难并没有将贝多芬压倒,相反,他勇敢地直面这些苦难,不妥协,不屈服。

(2)小结:在贝多芬坚韧的外貌,我们体会到了贝多芬的精神与内心世界!

多媒体:英雄塑像

板书:“精神的崇高”

学生:我和他的感受相同。但我想再作补充。除了外貌描写,在语言、神态的描写上也有体现。比如22段的“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23段的“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这两处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贝多芬内心的坚定、勇敢和永不屈服。

(3)探究质疑小结:贝多芬直面人生的苦难并将其融入到音乐创作中的非凡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这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一个贫苦的人,世界给了他不幸,他却用痛苦来制造欢乐。”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的善良可爱。他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有伟大显赫的一面,也有着可爱纯朴的一面。文章15段有这样一句话:“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贝多芬内心善良的一面,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不可亲近。文章25、26段写的是他向客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其实是很可爱的人,甚至有点孩子气。

教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的发言。他深入到贝多芬的灵魂深处,他看到了人们不常看到的善良、可爱、纯朴。贝多芬是一位伟人、怪人,但也是一位善良、纯朴并有爱心的人。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的坦荡真诚。当他面对不幸时,能够以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而不是陷入悲伤恐惧。14段贝多芬这样说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文章15段中贝多芬这样说:“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从这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并不讳言自己耳聋,而是坦然面对,接受现实,这表现出一种无惧无畏的精神。

教师:很多人面对苦难,或者一味夸大以期引起别人怜悯,或者逃避。但贝多芬却不一样,他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内心的渴望。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渴望的人,他的内心有很多向往与追求。19段有一个词“神往”,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它写出了贝多芬对交流的渴望、对宁静的渴望。18段有两个词:“一滴泪”、“好灵魂”,这是他在看了客人的纸条后的真情流露,反映出他内心渴望与外界交流,渴望人们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教师:分析得非常深刻。能够从词语中深入体会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确,贝多芬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渴望的人,他渴望被人了解,渴望走出孤独,渴望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种渴望,其实也就是他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种种的不幸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相反却激起了他对生活更大、更多的热情。大家用自己的眼光观察、部析着贝多芬,展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

五.(启迪感悟)相关资料

大家今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眼光观察和剖析了贝多芬,展示了他作为普通人伟大而又平凡的另一面!我们应当感谢作者何为先生,如果不是他运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作为大音乐家的贝多芬内心有着多少孤独与渴望,多少无奈与痛苦,更不会理解他是怎样将不易掌握的命运兑换成音乐创作而生活下去的勇气与执着!

所以,现在当我们以平凡人的视角走进他的生活与音乐时,你是否对贝多芬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请给自己的生活和阅读体验谈一谈!

多媒体:怎样理解巨人的含义?

二、小结:贝多芬在音乐里达到了力量与完美的最高融合,这份融合来自他对生活与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不愧为音乐和生活中的“巨人”

    作者在描述中,也表达了对这位“巨人”的评价和认识。(多媒体:文章24节语句 板书:“永恒”)

三、作业:一篇文章的内容是有限的,希望课后聆听贝多芬的这些音乐作品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这位“巨人”的精神与思想!

四、多媒体诗歌(适当引用)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然而美的音乐却难以用文字来诠释。

五、总结:今天,每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时,都可以看作是对贝多芬之魂的崇敬和纪念,因为他那顽强不屈的精神至今仍在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力量是执着,有一种精神是伟大,也许我们并不伟大,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精神和情怀去做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教学反思]

一、文章是怎样表现贝多芬的形象的?

贝多芬的形象:A、从女佣这一见证人的角度,介绍他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

                     B、从客人的眼光,描写再现他的形象——外貌

                     C、从主人公的角度,展示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其性格——语言、神态、动作

        性格:坚毅顽强的性格,反抗个人命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总结贝多芬形象:有坚忍无比的意志

严肃而善良

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热爱自然、献身音乐

与世不和谐的性格行为,在痛苦中创造音乐的辉煌

二、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A、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B、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性格(表→里)

表现角度:女佣→来访者→主人公(浅→深)

人物性格:孤独、安静→孤独的源自耳聋(外→内)

患病后内心并不平静、并不甘心、火山一般挣扎这也是对“孤独”客观结果的抗争,安静不仅是孤独的外在表现的客观结果,更是抗争后对生命的领悟,是内心的坦然。面对和勇于承受后的平静,是专注执着于创作的一种态度,孤独是一种生活状态,安静是内心状态,孤独是痛苦的不幸的遭遇,安静是灵魂的伟大与升华,这一切是对音乐、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更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难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不屈的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灵的表现。

•作者简介•

杨虹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现任教于哈尔滨萧红中学,市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市级德育骨干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东北三省四市素质教育研讨课一等奖,哈尔滨市南岗区百花奖一等奖, 全国素质教育研讨会汇报课。

[点评]

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主要应体现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感知体验上。

《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学生初步感知并不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在品读文章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时能够真正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从而感知他的精神和思想。因此在“初步感知”后安排的“交流质疑”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调动自己情感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体味语言文字,帮助学生去思考、适当的点拨、推动学生的思维,包括适时地利用多媒体去渲染和烘托一种意境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相互的交流,使学生读懂了内容,读出了问题,更读出了自我。教师的启发不流于形式上的问答,更落实在帮助学生思维,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感悟,这种心灵的交流是自由愉悦且积极的。不仅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良好的人格及人文价值观的形成。

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邹秀敏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