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魅力,与时间同步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新闻阅读与写作》第一章《新闻魅力,与时间同步》教案 新闻教学目标: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导语】 新闻联播展示。 看过新闻的请举手? 喜欢看新闻的请举手。 为何喜欢看新闻? 喜欢看哪一类新闻? 美国著名记者及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这虽然有点儿夸大其词,但确实道出了新闻的重要性。特别是到了21世纪,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因此,新闻对人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引导人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新闻导向,可以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已经“定格”的新闻作品,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大概也是语文教学重视新闻作品研读的主要原因吧。 (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新闻?) 传播新闻的渠道可以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 你知道新闻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吗?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述评、调查报告、新闻图片和新闻资料等。从狭义来说主要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今日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1.认识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新闻时效性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和方法,提高阅读和评析新闻的能力。 2.通过学习,能从发掘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认识在某些常态事实中包含的新鲜信息,掌握写作这类新闻的基本技巧。 3.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能寻找适当的新闻素材,写出具有时效性的新闻稿件。) 西门子冰箱广告 对鱼的感觉——新鲜。 (围绕“新”和“鲜”来组织教学) 一、新——时新性(板书) 讨论:新闻为何要有具有时新性? 首先让学生阅读第1、2篇文章,然后任选一篇讲讲两则新闻的“新”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 “新”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是易碎的”“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有人说新闻就像吃鱼。时间长了,活鱼就会变成死鱼、臭鱼。新闻一旦过时,马上变成“旧闻”,从而大大贬值。注重时新性,就要树立高度的时间观念。当今社会是向高速度、高效率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信息。占有了信息就占有了先机,快一步就离成功近一步。 与纸质媒体相比,当代流行的电台、电视和网络媒体更能够体现出新闻的“时新性”。 ——“恐怖分子冲过来了”的例子。 让学生评论:现场直播的新闻作品给人什么感觉?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世界杯、奥运会,都喜欢看直播的。) 《你好,南极人》更是通过现场对话的方式,将千里之遥变为咫尺相隔,极大地拉近了广大听众和一线工作者的距离,从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南极洲工作的苦乐酸甜和南极工作者感人至深的精神。(课后自读) 二、“鲜”(时宜性) 一则新闻仅仅有新行不行?不行。 投影:以下哪种情况算新闻? A.1分钟之前,7班某同学被狗咬了(够新,但不是新闻); B.某国家重要领导人今天被狗咬了;(这是新闻,因为有显著性); C.某同学被狗咬后居然得了SARS(这就是新闻,因为影响大,很重要); D.昨天周星驰表演了被狗咬的场景现场笑声一片(趣味性) E.某同学今天逮着一只大狗狂咬(这也是新闻,因为有反常性); 还有,如果新疆的一个学生咬了狗,跟我们班的某位学生咬了狗,对于我们来说,哪个更具备新闻性?(我们班学生咬狗更有新闻性——接近性) 教师总结:新闻除了要新之外,还必须是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即有价值的,而新闻价值主要与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和反常性有关。 有些新闻所说的事情并不是太新,甚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但因为能够从不同角度充分发觉其新闻价值,从而显得很“鲜”,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就是“时宜性”。 举例:《蒙娜丽莎之谜又有新解》、《地球3分钟净增人口500人》。 时新和时宜是新闻的两大要素,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了新闻重要特征——“时效性”。当然,不同类型的新闻其侧重点不同。事件性新闻力求时新,对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努力采用现场直播的同步报道;而对于非事件新闻,则更倾向于“时宜性”。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其题材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而是存在一段时期的,现在进行报道,是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新的发现、新的思考,这就能够适应受众的需要。 比如:7班班委会昨晚在本班所进行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情况及“小高考”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就是一则很好的时宜性的报道。(请杨勇读) 板书: [文本研读] 12秒91:刘翔平世界记录夺金 全文分四段 一(1)导语。一句话概括刘翔在哪个运动会、哪个项目、什么时间、取得怎样的成绩、取得成绩的意义 二(2)对比刘翔的成绩与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成绩。 三(3)指出刘翔的起跑最为成功 四(4)记录刘翔比赛后的活动及他表示感激的话语。 全文以过程先后为线索,把叙议评有机结合起来,语言精练简洁。 尼克松到达北京 这是一篇记载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的报道。本文忠实地记录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达北京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欢迎的场面。美联社记者在总统座机着陆后2分钟即开始向总社发电,向全世界报道了现场见闻,其工作效率和能力,令人钦佩。 全文共四节。 一(1-2)交代了美国总统座机着陆的时间和事件。 二(3-7)记叙北京机场欢迎的场面。 三(8-11)描写两国领导人在欢迎仪式上的神情举止。 四(12-13)略写车队离开机场的情景。 全文只用600多字,就全面的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语言高度凝练,用相对整齐的短句,介绍了机场上欢迎场面的冷清,报道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记事中有描写、有评说、有议论。让观众在全面了解“场面”的背景下,清晰地看到主人公的神情态度。全文突出一个“冷”字,结尾巧妙地引用了“评论员”的话,总结这样的欢迎是“合乎礼仪的,但决不是富有色彩的”,“考虑到当前的各种情况……这种迎接看来是无可指责的”。 蒙娜丽莎之谜又有新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画中女主人到底是谁,她的神秘的微笑意味着什么,400多年来人们提出几十种解释,莫衷一是。现在有了新的解释,必然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这是新闻的价值所在。老材料一旦有了新鲜信息,就及时迅速地报道出来。这类新闻必须出新,而且要有新的证据。 全文分为三段。 一(1)导语:一句话提出新解。 二(2-5)从对蒙娜丽莎原型的争论不休的背景介绍中,引出对新解的陈述。 三(6-7)补充说明这幅画引起众多说法此起彼伏的原因:一是神秘气息和主人公迷倒众生的微笑;二是画面上没有签名,没有注明日期,也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画中人物身份。最后一节附录的两种说法,不仅增加情趣,也为今后的研究预留了空间。 恐怖分子冲过来了 这是一篇记录现场报道录音的新闻。本文以录音的一句来作标题,非常鲜明,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时间精确到秒的副标题相配合,凸显了现场的紧张气氛。人们仿佛看到恐怖分子正冲过来,分分秒秒场面瞬息万变。 一(1-2)情况说明:记者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采访什么事件。高度评价这次采访在世界新闻史上的深远意义。 二(3-11)记录实况报道。一是记者所处的位置不断变化。二是现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三(12)尾声。新闻中断之后的情况。 你好,南极人 这是一篇最能反映现代传媒的特色的新闻报道。它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分处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起来,在主持人的串联下,大家互动沟通,时空的隔离不复存在,人们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各种人的话语回响在广大听众耳边,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组织的一次与南极中国长城站和中山站科考人员的通话。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一(1-8)节目开场。 二(9-35)主持人现场呼叫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两个站先后应答,与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一起互动。 三(36-45)主持人与年龄最大的薛祚宏通话。 四(46-56)南极考察队薛副教授与北京家人通话。 五(57-93)中山站站长与主持人及全家人的通话。 六(94-100)国家南极科考委员会秘书长张杰尧代表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向奋斗在地球最南端的科技工作者致中秋贺辞。主持人与南极考察站互致美好的祝愿。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