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运用升格训练(高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教会学生丰富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运用材料能力。 教学步骤: 一、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习作中的材料选择和运用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导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数万人垂死在生命的边缘。倾盆的大雨,受阻的道路,源源不断的余震更是让救援的工作难上加难!但是,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人民解放军等救援人员没有轻易说“不”。路断了,汽车飞机进不去,解放军战士背着物资,日夜兼程,用双脚跨过千里障碍。空降部队,即使是在五千里高空,即使下面白雾茫茫,即使生死难算,也毫无畏惧地纵身一跃,首探闭绝之地;就算设备不足,危险重重,人们还是义无返顾地舍身救人。用手挖,用棍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努力!人民解放军没有对灾民说“不”,不正彰显出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吗?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却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勾践面对国破家亡的,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三千月越甲可吞吴”;浪漫诗仙李白,遭遇仕途不顺挫折,毅然决然地拂袖离开朝廷,遍访名山,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面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吟唱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用希望、豪迈和乐观演绎着心中的信念。 让我们不要轻易说出“不”! 【存在问题】 组材方面:逻辑混乱。 选材方面:“力量”一段论据单一,论证无力; “智慧”一段叙述为主,喧宾夺主; “信念”一段,材料陈旧,古人说事-------------不丰富 运用材料方面:缺乏分析----------不深刻。 二、修改习作 修改一:材料安排: 分论点呈“递进式”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修改二:论据选用运用 “智慧”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赏析:材料分析紧扣“不”、“智慧”中心词,进行多种方式分析论证,做到说理为主。 格式:事例+分析 “信念”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王勃壮志难酬,没有黯淡心中的理想,依然用青春吟唱,每一个诗句都昭示着生命的信念与顽强;贝多芬不能聆听,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当激情在全身荡漾,每一个音符都展现生活的信念与坚韧;李丽不能行走,却用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每一个苏醒的心灵都述说着信念的可贵。 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让信念展现出豁达、坚强和美丽。 赏析:王勃、贝多芬、李丽 三个事例,兼顾古今中外,达到材料丰富效果 论据要求:三个以上,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人物 (3)“力量”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埋在废墟下的灾民没有对生命说不,人民子弟兵没有在困难面前说不,我们的领导没有在生死挑战面前说不,“我们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党和政府这坚定的话语,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奇迹般的创造出来;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民族力量。 赏析:灾民、子弟兵、领导、党和政府等事例丰富,材料新鲜, 方法:列举论据,推动说理 小结: 材料选择:丰富 典型 新颖 材料运用:严密 深刻 生动 修改三:作文升格: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王勃壮志难酬,没有黯淡心中的理想,依然用青春吟唱,每一个诗句都昭示着生命的信念与顽强;贝多芬不能聆听,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当激情在全身荡漾,每一个音符都展现生活的信念与坚韧;李丽不能行走,却用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每一个苏醒的心灵都述说着信念的可贵。 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让信念展现出豁达、坚强和美丽。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埋在废墟下的灾民没有对生命说不,人民子弟兵没有在困难面前说不,我们的领导没有在生死挑战面前说不,“我们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党和政府这坚定的话语,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奇迹般的创造出来;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民族力量。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加思索地说“不”。 当达赖在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可能时,我们大声说“不”;当CNN作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的感情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让我们不要轻易说出“不”! 【升格赏析:最后列举“达赖分裂中国、CNN侮辱中国、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等实例,从反面论证,使论证更严密,同时,选取的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写作素材鲜活,体现了作者关注生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现实责任感。】 二、作文修改实例2: 参考题目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呈现 学会成长 你摔跤了,摔得龇牙咧嘴,我敢说,你的疼疼在我心里,你毕竟是我十月怀胎的一块心灵之肉。可是,儿子,这次,我不扶你,因为,你已经长到足以自己爬起来的年龄。——母亲如是说。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成长中体验着成长的代价,凄风冷雨中,我们体验成长的痛并快乐着!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日本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较量的故事,中国小朋友的自立自强能力大大的不如日本小朋友。令人遗憾的是,竟然有中国的家长跟随孩子到草原上为自己的孩子背行李。而日本人讲,你们的下一代一定不是我们下一代的对手。 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爱或者不会走开。 病文诊断 这篇作文与命题咬合较紧密,“学会成长”,“爱或者不会走开”,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但本文内容略显单薄,如开头体验成长的快乐和痛苦,无形象化的语句,直陈其事,显得空泛;中日小朋友的对抗材料的新颖性不够,与别的文章有雷同之嫌;文末尽管收束有力,但缺少细节,导致点睛照应不够,内容显得单薄。 升格思路 升格例文 学会成长 陕西考生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你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社会为什么总是在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点评: 见解独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有力,这篇作文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质。 在切题方面,文章始终抓住“孩子摔跤”的比喻意义做文章。对漫画含义理解全面,文章与命题咬合紧密,显示了考生很强的切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胆识。“学会成长”,“学着聆听”,“学着理解”,“学着适应”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在行文布局方面,无论整体或局部,结构安排清晰严谨。在语言表达方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不仅是为了外表的华丽,而是为了更加透彻地说理抒情。 附:巧用、活用社会热点 2008年的第一场雪,不是瑞雪,从1月10号开始,连续四场雪,把大半个中国冻住了。两千五百多万亩良田绝收,21个省、市、自治区和兵团的人们在缺水缺电中度过了鼠年春节。 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发现,人类文明史背后书写着一部自然灾难史,洪水、地震、瘟疫、干旱……灾难让人类在痛苦中新生,在痛苦中前行。现在,这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去了,它留给我们一些伤痛,也留给我们一些感动,同时,还有更多的思考。 世纪风雪,冰封南国,当痛苦从天而降,是什么让我们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在灾难中前行?是什么让中国在冰雪中屹立? 2008年初的这场雪灾必将长久的留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当中。我们要记住很多人,记住和老百姓们心连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记住不顾生命危险抢修电力的工人师傅,记住日夜坚守岗位的铁路工作人员,记住及时伸出援手的人民解放军,记住奔波在堵车路段的志愿者,记住冒着寒风赶往救灾一线的所有人。 这场暴风雪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亲民爱民 爱民如子好总理 交通陷入混乱、城市瘫痪,整个中国都在奋力应对5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温家宝总理由北京去武汉再赴长沙又下广州,前往受灾省份视察。温家宝总理在长沙火车站,诚恳地向滞留旅客表示歉意,现场的人们在鼓掌,看到这一幕的很多观众和网友,都感动得哭了。 温总理在长沙看望因公殉职的电力职工的家属的时候,给他们鞠了一躬。温总理这个道歉、鞠躬就是亲民、爱民。 担当责任 国家领导人 交通陷入混乱、城市瘫痪,整个中国都在奋力应对5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雨雪灾情部署工作。温家宝总理由北京去武汉再赴长沙又下广州,前往受灾省份视察。温家宝总理在长沙火车站,诚恳地向滞留旅客表示歉意;温总理在长沙看望因公殉职的电力职工的家属的时候,给他们鞠了一躬。温总理这个道歉、鞠躬是亲民、爱民,更是尊民、敬民。他在以一个政府首脑的身份,为政府部门的某些工作失误和不足主动承担责任。 三、无私奉献 以身殉职真英雄 当暴风雪刚刚来临时,我们也许认为这只是一次自然灾害,认为那些冒着危险爬上输电塔架的工人们只是在做着理所应当的工作。但是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烈士的牺牲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保证百姓和企业的用电,让大家过一个好年,无数电力工人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他们也一样有家庭,有等着他们平安回家的爱人、孩子。可是没有他们的付出,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让我们记住暴风雪中这一座座耸立在高架铁塔上的丰碑,他们让你我无比安心,让国家无比安心。 团结互助 贵阳“绿丝带”行动 一开始,媒体发起的绿丝带行动的初衷只是请车主们“顺道捎别人一程”,可是不久,绿丝带行动已经扩展成慰问抗灾一线、救助困难户等市民互助的爱心大行动。许多行人也开始在胳膊上系上绿丝带,表示自己愿意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在贵阳,许多司机都自愿参与“绿丝带”行动中来,他们在后视镜上系着一条绿丝带,告诉行人,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如果需要乘车可以随时招手,本车义务提供搭车方便或其它的帮助。飘扬的绿丝带,让贵阳变得生机勃勃。“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绿丝带市民互助”行动把车与人的关系,还原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位女乘客晕倒,众人用自己的双手把她托出人群,送去救治。 学会感恩 唐山人自费救灾 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有13位村民,拿着家里的3万多块钱和村子里开的介绍信,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好了铁锹之类的工具,赶往湖南抗雪救灾。他们当中年龄最大6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他们赶到当时的电力孤城湖南郴州,被抗灾指挥部编入先锋队,清理积雪,运送设备。老人们说:“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 30多年前的大地震,唐山人感受到来自全国的关爱和支援。30多年后的今天,13位唐山农民凭着自己最真挚的感恩情怀,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敲冰铲雪、帮着运送材料、拉高压线,为抗击南方冰雪灾害贡献绵薄之力。 六、保护环境 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极端恶劣天气,这些都是由于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紊乱 )造成的。地球,在以它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来对人类进行越来越严厉的警告。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拥有的时候往往习以为常,失去才知其可贵,比如说阳光、空气、水、电,比如我们的家,我们想回家回不去、我们的家园受到损坏的时候,才会深深地明白家的重要。1998 年,我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10年之后,我们经历了50年一遇的暴雪冰冻。以前说,为了子孙后代,请保护环境,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就为我们这一代,我们也得保护环境。以前我们觉得这是国家的事儿,现在我们得相信,这就是自己家的事。伤疤好了,别忘了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