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目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课型 单一型: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4、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重难点 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描写手法——白描。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 想 先解题;再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理解;最后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学生活动和板书) 一、导入及作者简介: 1、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板书:《湖心亭看雪》) 2、作者简介: 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①.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②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③“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检测预习:注音: 2、疏通文意:释义: ①是(这)日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点算起。定,完了,结束。 ②余拿(撑,划)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④焉得(哪能)更(还)有此人。 ⑤上下一白(全白)。(和“湖心亭一点”比较) ⑥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⑦强饮(痛饮)三大白(酒杯)。?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说明他把那两个人当朋友了。) ⑧莫说相公痴(痴迷)。 ⑨问其姓氏,是(判断动词。)金陵人,客(客居,名作动)此。?是字的两种用法,一种作代词,一种作动词。这里是用了哪种? 3、师生共同讨论难词句: 5、把握课文内容: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②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三、品读赏析 1、看雪的时间——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 ——“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吗?——有,湖心亭对坐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读出来。【知道明朝开国时定都哪里吗?(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作者点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纪年,身在清朝还念念不忘明朝时候的事情。) 3、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来赏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齐读。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再次诵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雪后奇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A、写景的顺序: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 由上到下 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B、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C、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D.?作者还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看谁预习得最仔细。 ——白描(见习题一•2诵读“白描”的解释。)【即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大家可曾听过这样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就是——“淡妆”。 四、迁移训练:1、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淡妆”,哪些是“浓抹”。如: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 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⑤两岸连山 (√) 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 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1、练笔:写两段描写文字,一段“淡妆”,一段“浓抹”。 (提示:可以写人物肖像,可以写景物;可以写学校的花坛,可以写街上的小景;可以写花草,可以写树木;可以写春天的景色,也可以写冬天的景色。) 同学们理解了白描的手法,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课文这段景物描写,别看它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实际上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堂小作文) 小结:(一起来回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 看到了什么景?——雪景。 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五、归纳: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两堂课的学习,你应该能够理解作者的痴了吧!他痴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二。 教学后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