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看你什么(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手机版


 考场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有其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待它,比如说看看阅卷老师如何评判高考作文,会使我们更加充分了解我们应该在考场上做什么。

2003年,我参加了福建省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作文评卷,并且这几年来多次与许多参加作文阅卷的老师交流,现在结合自己和其他老师的感受和心得,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分析高考作文,希望给广大考生一点启示。

一、看你的作文是否扣题http://gallery.i.cn.yahoo.com/category_index.php?keyword=%E8%87%AA%E6%8B%8D%E5%86%99%E7%9C%9F+%E5%86%99%E7%9C%9F&pgn=16

因为无论是过去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还是现在正时兴的新材料作文(无主题话题作文),都是有一定的题意要求的,所以这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也就是说阅卷老师首先评判的是你的作文是否扣题,如果让阅卷老师认为是离题或有离题之嫌的作文,一般不会得高分,甚而至于有被判不及格(四类卷)之虞。比如03年费滢滢作文离题事件。

1、题目切合题意

拟题要求很多,关键具体、简洁,最重要切合题意,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题意了。

2、开头迅速点题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做到快速入题,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论述类文章,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或者含糊其辞,故弄玄虚。

3、结尾不忘应题

不管你是议论性文章还是记叙性文章,在文章的结尾还是要把主题揭示出来,或呼应或升华。切忌华而不实,故弄玄虚。

4、中间行文不忘点题

不少同学认为开头结尾已点题,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这种认识固然没有错,但忽视了阅卷的实际情况。最好是在中间行文时,适时地出现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等,这样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切合题意的印象。

二、看思路是否清晰

作文是一种交流,高考作文亦是如此,而阅卷时间短,平均每卷不多于2、3分钟,考场作文的这个特点更要求作文清晰快速地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不可能花上很长时间反复琢磨一篇文章,来分析你到底写了什么。

1、中心突出

构思时已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行文时牢记自己在写什么,并且考场作文的中心主题相对平时作文而言应该要更明白明显。切忌中心不明确,不知所云;故弄玄虚,过于含蓄。

2、思路清晰

或用标志性句子显示思路,如分论点,或在文章的主题部分的段落之前之间用一句总括性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串联材料,显示思路。

或使用排比段显示思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主体部分使用排比段,同样也能使文章思路显得清晰严谨。

或对比,或层进,或采用小标题皆可,目的就在于能显示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切忌思路混乱,前後矛盾。

三、看你的表达是否准确精彩

语言表达精彩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对绝大多数的同学特别是相对水平一般的同学首先考虑的是,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应该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来行文,与其出现因你的作文中的生造词语、病句等问题影响评卷老师对你作文印象的情况,与其出现因为了追求所谓的语言优美而让评卷老师对你作文产生感情虚假矫情的情况,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表情达意,做到文从字顺为佳。

当然在做到文字表达准确的基础上,还可考虑表达的精彩。

或活用修辞格,或妙用课文语句,或巧引名言诗句,或善用歌词等。

    

最后要说的是,评卷老师阅卷,还看你文章是否出新出彩等,比如是否见解新颖,是否材料新鲜,是否构思精巧是否文体别致等等,但正如前文所强调的,我们高考作文应该立足发挥自己水平,将平时训练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应该将高考作文考场作为试验田,而求新求险。

高考作文:立意的忧虑与出路

{开篇语]立意决定文章的品位,立意决定高考的成败,高考作文,请三思而笔落。

 

一忧:我的审题能准确不偏吗?

[出路]整体把握:不为枝叶遮望眼。

[理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材料的意思,只要整体理解才能把握;断章审思,只会使片面立意甚或误解材料。

示例1:

07年全国卷(乙)作文题: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无一人探望。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名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在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的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是那句话,她说:“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有同学这样写:

(1)什么是面子?一种人为了面子,为了自己身上的名牌,为了自己的“气质”,不顾自己的家境的贫寒,不顾家里父母的艰辛,甚至不顾家中父母孱弱多病的身躯,向家中索要钱财;一种人为了面子,为了自己的地位的升迁,不顾党纪国法,不顾社会谴责,大肆行贿索贿,百般巴结。不顾家中的窘境,不顾父亲苦笑,自己穿了名牌,就有面子?不顾国法,自己升迁了带“长”了就有面子?这种丧失良心的面子,当今社会不能要。

(《社会勿须如此面子》)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峰的榜样,激励人们就是一株小草也要为大地装点绿色;丛飞的榜样,激励社会涌现出无数“微尘”们的爱心;扬振宁的榜样,激励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辍探索。当今社会,我们应树立榜样,应以榜样引领时代的潮流,唱响时代的强音。

(《榜样,时代的坐标》)

你说这与材料没关系吗?有的,但只是片面读取材料。(1)只抓住“这让他很没面子”,大谈不要“这样的面子”;(2)只是抓住“小女孩说法:只要做到小李姐姐的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大讲榜样的力量。

审题是要整体把握,第一段是写丛飞于人无私的帮助,受助者却以冷漠待之;第二段,是写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帮助社会,引领社会新风。这个材料包含了两个信息:一是帮助他人的品质,二是如何看待帮助。综合起来就是都在围绕“帮助”这个话题,如果文章没有写帮助他人的品质或对帮助之风的社会态度,都算是没有整体把握材料,如此立意的文章,就会偏离材料意义,偏离命题意愿。

我们可从受助者角度来写,我们更应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或写期待社会给帮助者以希望以温暖。也可从施助者角度写,写爱心温暖人间,或写一个爱心,能引领社会奉献爱心,或写一个助人,更期待社会都有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特别提醒:新材料作文,颇受专家老师青睐,审题应审视材料全文,整体把握;不要抓住材料的片言短语来立意。

 

二忧:我的思想能新颖脱俗吗?

[出路]小化思考:半瓣叶上说人情。

[理由]“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有大题小作,文章思想才见脱俗出新。

示例2:

(甲文)自然有四季,历史也有四季。我们有盛唐繁华的历史,这是我们历史的春天;有明朝冷寂的历史,这是我们历史的秋天;有清朝冷酷的历史,这是我们历史的冬天;有民国民族抗战的历史,这我们历史的夏天。历史的四季,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曲折道路,看到了华夏的峥嵘岁月。

(乙文)30年代,中日兵戎相见,关系进入严冬;72年中日建交,打开了坚冰,尤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两国关系进入夏季;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进入政冷经冷的秋季;现在安倍上台,改变了对慰安妇与靖国神社的态度,尊重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情感,两国实现了安倍与温总理的互访,中日关系进入了温暖的春季。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有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华繁香溢的春季,让两国国人,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

(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中日关系的冬夏秋春》)

甲文:以历史的切口切入,角度太大,也只能浅浅而谈,难以新颖与透彻。

乙文:文章审视中日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殷殷期待,文章因此彰显脱俗大气。

如此角度小巧,立意便见独特,文章也就厚实而迸发审美张力,予人清新的审美感受。

示例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只习惯于听赞美的话,听到一点批评的声音就受不了。所以,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民众需要跨过“心理脆弱”这道坎。

(07年上海一考生《必须跨过这道坎》)

文章从这小的角度来诠释对命题的思考,文章也就厚实新颖而见力度。

示例4:

我国中药只占国际市场的2%,而日本占领了80%,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草药还坚守在老祖宗传递切、晒、泡的制作方法,而日本却是对大胆对从中国传递过来的草药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加工成胶囊、液汁等中成药,打入国际市场。看到国际市场上,日本中成药的气势汹涌,我们中药寒碜落魄,甚至国内还有人呼喊:中药是伪科学。国人华侨忧虑有加,悲愤有余。如若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中药的传递,审视我们对传统传递的态度,不与时俱进,不创新突破,我们的中药就失去市场与地位,我们固守的传统也将也失去生命与魅力。

(07年广东一考生《中药式微之忧虑》)

文章从中药国际市场的式微落魄说起,表达出对话题“传递”的思考:不与时俱进,不创新突破,我们的中药就式微失位,我们的传统也将也失去传递的生命与魅力。如此小的角度,立意便见独特,而又彰显鲜明的现实意义与炽热的情感特质,予人清新的审美感受。

★特别提醒:小口思考品味与发掘,思想也就深刻而独到,厚重而不浅,文章也就为疲倦的阅卷老师带来几分清爽与振奋。

 

三忧:我的主题能透亮有力吗

[出路]聚点“论”“说”:一水独钓一江秋。

[理由]800字的文章,只有聚集一点“论”“说”,内容才见厚实,“论”“说”才见透亮,才有思想或情感的力度。

示例5:

摔一跤,可让孩子接受一次历练,接受一次生活的考验;拉一把,可让孩子感受他人的牵挂与期待,感受生活的鼓舞。于是我们应在教育孩子时,该让孩子摔跤时,就让他摔跤;该拉孩子一把时,就拉他一把。

(07年一考生《摔一跤与拉一把》)

“该让孩子摔跤时,就让他摔跤;该拉孩子一把时,就拉他一把”,你看着办吧。这等于什么也没说。如果写“孩子,你站起来”,或“写拉他一次又何妨”,文章就有明晰的思想了。

示例6:

(甲文)春,是父亲的季节,他在春天播下种子……夏,是我的季节,我面临高考与人生的选择……秋,是我母亲的季节,我的母亲在采摘果实……冬,是我弟爷爷的季节,他在火炉旁沉思……一年四季,丰富着我平凡一家的生活;感受四季,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

(乙文)一年有四季,有春天的温暖,有夏日的炎热,有秋天的萧瑟,有冬日的寒冷。但母亲心中没有季节,没有四季,有的是永恒的对子女对父亲的爱。春日融融,她却披着厚厚的蓑衣弯着腰脱秧插秧锄草施肥;夏日炎炎,人们都躲在阴凉一隅摇着蒲扇,她却顶着烈日在田间收割稻子收割鱼草;秋日,天气凉爽,人们加了外衣,她穿的单衣总是湿透粘身,她总是在山间果园疾走,采摘果子,汗湿衣裳;冬日,她总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回来时,总是抱着一捆脱下的衣服。她说:呵呵,做起活来就热了。可总时常听到她的咳嗽声。父亲总是骂母亲没一点季节概念。母亲看了父亲一眼,不吭一声,又转身来到厨房。看到她那单薄而瘦弱的身子,看到她那看着我们的微笑的眼神,我知道母亲心中模糊了季节,但有的是对儿女对家庭对生活执著而坚定的爱。

(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

甲文:文章从四个方面谈起,写出了四人各自的季节,如此四点叙说,用力发散,角度过大,就难以集中笔墨论证,也就缺失清晰透亮的思想,缺失思想力度,文章也就浅俗,最多得及格分。

乙文:文章从母亲季节的模糊入手而“说”,写出了母亲对儿女对父亲清晰而执著的爱。如此构思,角度独特,聚集一点,文章厚实透亮而迸发出强劲的情感张力。

★特别提醒:张玉庭教授道:“两点论不如一点论。”800字的文章只有聚焦一点,才见厚实,才见透亮与力度;千万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道”。

社会焦点与热点 

话题之一:关注西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广大昨天与记者谈起西部开发这个热点话题时,神色凝重地回忆起去年的一件事。     

去年,梁广大去西南考察,到了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久居经济发达的特区,梁广大怎么也没有想到西部的贫穷是那样的令人震惊:贵州省安顺地区紫云县麻山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条件很差,山民们虽然勤劳,无奈缺水少土,玉米只能种在高高的山坡上。在山间一所小学,残垣断壁围着破烂不堪、不避风雨的教室,孩子们惊讶地看着山外来客。他们一周的粮食是三斤玉米面、—把盐巴。 

梁广大说:“我去的那天是星期三,锅里煮的玉米面已经发馊,但仍是他们以后两天的食物。”说到这里,梁广大落泪了。西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西部是—个热灼的话题。请以“关注西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合乎题意。②文体不限,可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③展开想象等。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西部话题沉重而热灼。关注西部——不仅关注贫困,更请关注西部的资源、西部的生态,关注西部的未来……你可以记叙创业者的经历,赞扬他们高尚的人格;可以虚构的故事,寄寓西部富强的愿望;可以直接抒发祝福西部辉煌的炽情;可以直接发表对西部及西部开发某一问题的看法;可以展开想象,走入未来的西部等等,都是在写“关注西部”的话。 

我们可能远离西部,对西部知之甚少,只有一点隐约的零散的印象;或是身居偏远,不知道西部创业者风采,只有一些由衷敬佩和献身西部的愿望……那也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还有想象开翅膀,还有故事能寄寓思想。放胆作文吧!新式的表达,真情的表达,还中学生的本色。参考拟题:我的未来在西部;西部腾飞的日子。

话题之二:网络空间 

计算机的出现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有人说,电脑在未来社会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脑应从娃娃抓起。有人说,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其本身的虚拟性,容易使人走向极端、孤独,不宜让儿童过早地接触电脑。 

的确,凡事有利就有弊。但无论如何,电脑在我们身边日益普及,计算机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校园网也如大小蛛网般遍布各级校园。那电脑、网络有没有影响你的生活、学习呢?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新事物的呢? 

请以“网络空间带来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比较宽泛,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电脑(网络)带来了什么呢?电脑(网络)带来了发展,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灾害,带来了恐慌。这个话题比较开放,不管写带来了什么,只要与“电脑(网络)带来的”相关即符合题意。电脑日益普及,街边网吧林立,无论城市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同学,对电脑(网络)都应该比较熟悉,可写的东西很多。正是因为容易下笔,就更要注意构思好文章,选好自己的材料,明确想表达的观点,选准想运用的文体。记叙经历要注意经历的真切动人,主旨明确;编述故事,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可读性和意义,展开想象要合情合理,切记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抒发感情要注意感从何来,抒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议论文则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带来了什么?是好,还是坏?旗帜鲜明,然后再来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办。总之,不论什么文体,选取什么材料,文章一定要表明题意,即“网络带来的。”参考拟题:我看网络世界;不以一眚掩大德。

话题之三:科学与人文精神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贯穿着真理与愚昧的激烈冲突,无数的先知先觉者为了捍卫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苏格拉底追寻真理,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退缩:“现在,我们分别的时刻到了,我步向死亡,你继续活着;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两个结果哪一个比较愉快一些,除了上帝”;乔丹诺•布鲁诺,面对熊熊燃烧的烈火和疯狂凶狠的教徒们,铿锵有力地怒斥教庭:“在宣布对我的判决时,你们比我接受这个判决要恐惧得多。”李大钊在绞刑台上慷慨激昂地说:“你们不能因为绞死了我,就以为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在李大钊的豪言壮语里,寄寓了他矢志追求理想,甘愿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这些伟大的真理殉道者,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对坚持真理、崇尚科学有怎样的认识?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精彩构思:为坚持真理而献出生命,这是极其崇高的品德。但他们的举动在当时却往往不被理解,原因就在于人们科学精神的缺失。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是避免悲剧产生的唯一途径。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首先,它坚信理性的力量。其次,科学鼓励争论,强调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再次,科学主张兼容并蓄、允许求同存异。但应该承认和必须指出:国内外确实存在着某些两者相分离的情况。一方面,少数科学家漠视人文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种种原因主动地“远离”人文问题,对科学技术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置若罔闻。如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出现了互相分离甚至互相对立的情况,那是危害很大的。科学精神应该包含正确的价值取向或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观念。摈弃人文精神,见物不见人,脱离人和社会发展来孤立地理解科学理性,这绝不是科学精神的要求。参考拟题:分离的危险;科学人文结合的理性之美。 

话题之四:人与自然 

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止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请你就“人与自然”的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 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打着“人定胜天”的旗号,把自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以主观的、利己的、粗暴的手段破坏自然的状态,攫取自然的成果。结果招致了自然界的强烈报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类终于认识到了如何与自然相处。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浩瀚的宇宙中, 人也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凌驾于自然之上,肆意破坏自然界的规律。自然是应当敬畏的,人类与自然当和谐相处。对“人与自然”的认识,目光要着眼于未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因为话题较大,所以需要在构思上用一番工夫,选一个精巧的角度。如果表达自己对环境污染的忧虑,可选择“天空的颜色”为切入点,角度小而有典型性。参考拟题:留给子孙蔚蓝色的天空;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