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鲁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可查工具书)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腌( ) 门楣( ) 苋( )菜 籍( )贯 城隍( )庙 车胤( ) 下列多音字注意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嚼┥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难为水: 3、.快速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圈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然后理清文章结 构层次。 4、请你打开记忆的宝库,写两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诗句。(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等) 请同学们猜猜这句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5、搜集有关描写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 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6、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后在一个京剧团任编剧,在此期间曾参与创作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1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47年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羊舍的夜晚》,文革后出版《汪曾祺小说选》、《晚饭花集》等。创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 课堂学习 一、课前五分钟(内容略) 二、情景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那么,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端午的鸭蛋的述写过程作者又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欣赏汪曾祺笔下的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 三、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反复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 ⑴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重点写哪个?为什么重点写? ⑵“十二红”里为什么会有鸭蛋呢?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回忆家乡的各种风俗时带着一种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⑷汪曾祺语言比较有特色。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感觉? 四、讨论探究: 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组讨论: ⑴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⑵作者在介绍自己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你能举些例子吗? ⑶鸭蛋除了吃,还能玩。文中提到了“鸭蛋络子”,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讲究吗? 五、练习测评: 1、文言词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 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还有哪些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2、文章引用了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能对上下句吗? 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 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 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4、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对于这些节日,我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六、布置作业: 1、创意读写活动。 ⑴.假如你是高邮市长,你要举办“中国高邮•双黄鸭蛋文化节”,你怎样向大家推荐高邮的鸭蛋文化; ⑵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⑶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 2、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想想生活中值得你难以忘怀的地方,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呈现出来。 附: 比较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