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一、文言文阅读及诗歌赏析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1、每一课的作者及注释都要牢记。

2、每一课都应该和学生一起理出重点及考点。

3、每一课都做出复习资料,进行过关检测。(最好是备课组集体做)

(二)诗歌赏析

中考命题方向: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随着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增加,古诗词赏析类的试题的也逐年增多。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方法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②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③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④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一、古代诗词分类

1.怀古咏史

    古咏史诗词通过诗人对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怀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以表达诗人鲜明的情感意向。这类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概个人遭遇,或评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概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因为诗词涉及历史,所以对7-9年纪的学生而言,在阅读鉴赏时有一定难度。

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保家卫国等。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写景咏物。

景咏物诗词的内容范围一般是写景,咏物和咏赞山水田园诗人们或登山揽胜,或咏春悲秋。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填田园诗之空白,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词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词,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山水田园诗词的基本主题是: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咏物诗词内容上以某一具体的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主题的,其基本格式是咏(题、赠、赞)物象;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乡情亲情

古人或旧宦在外,或流离漂泊,或旧戍边关,总会激起没、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这类诗词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等。

行旅诗词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词包涵三个方面:一是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妇女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话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等。

4.边塞战争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战争诗词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形式标志是标题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是表达建立功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倾诉山河沦丧的痛苦和报国无门的怨愤,吐露久居边关的乡愁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铺陈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附录:古代诗歌的表述程式

(一)语言

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2.平淡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许多的诗作都显示出这样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时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么丰富、含蓄。

6.简洁

     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二)风格

体味诗词的不同风格:

1.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如王昌龄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如《水调歌头》。

7.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丽。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三)抒情

1.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息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

3.叙事抒情

有些诗词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词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届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常用术语

(一)思想感情方面的术语

1、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

3、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等。如宋词中居多,《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忠臣心志的告白等。

5、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轻吊等。

6、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等。

(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对比、反衬、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叙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复、排比、引用、顶针、互文等。

(三)语言特色方面的术语

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不事雕饰、通俗流畅、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咏、简洁洗练、活泼明快等。。

(四)写作风格方面的术语

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豪放、婉约、隽秀、闲静、恬淡优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等。

2、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等。

(五)描写方法方面的术语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六)表达效果方面的术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七)篇章结构方面的术语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八)归纳诗词主旨方面的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复习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但事实上,离开原文答题这一“下策”往往才是中考中常用的答题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学、写作相关的知识,才能顺利答题。答题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具有良好语感,能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思路,体会文章的观点、情感,概括要点。

(2)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了解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品味语言。

(4)探究内容,领悟作品内涵,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5)感受人物情境与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6)具有个人的学习心得,能质疑,能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提出个性思考。

(7)体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8)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区分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并发现二者的联系。

题量与分值:

复习步骤:

(一)整理知识

(二)精选练习

(三)归纳方法

(四)练习提高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