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黄土岗中心学校 陈昌学 活动目标: 1.了解月球基本的自然现象,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2.继续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 3.能利用准确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 4.积累和欣赏有关“月亮”的丰富的文化知识; 5.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重点:探索月球的人文内涵 活动要求: 预习本单元要求的五项活动;搜集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利用星期天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月亮”,为活动课奠定基础。 教学媒体:多媒体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导入 二.探索月球奥秘知识 多媒体展示月球的相关知识画面,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知识抢答赛。(所含科学知识:月球地形、环形山、月食、月相、月海、月谷、月球上的火山口、月陆和山脉等。) 三.欣赏丰富的月亮文化 1.月亮的传说; 2.中秋节的来历和人们的庆祝方式; 3.咏月诗词欣赏;(含“月”的诗句和诗词积累) 4.月谜天地; 5.月字成语; 6.月联撷取; (学生活动:读读背背,说说猜猜。) 四.欣赏月亮歌曲 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彩云追月》《月亮走我也走》《二泉映月》《月光光》等,试说歌名和对歌。 五.综合测试 知识大擂台(抢答相关问题,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 六.练笔写作 把本堂课的心得写成随笔;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写一篇周记。 附活动课部分内容 赏月学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汇编 一、含“月”字的古诗词: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李白)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李白) 3.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6.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 杜甫 ]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饯别校书叔云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出塞》 13.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嫦娥》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二、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 1.“嫦娥奔月”。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子。据说她偷吃了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长生不死之药,成了仙,飞上了月宫。 2.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 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 砍伐月桂的形象。 三、赏月佳对: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注: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注: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 溪间休寻何处来源 咏曲驻斜晖 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 亭畔莫问当年初照 举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认我不 注: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四、歇后语 疯狗咬月亮——狂妄(汪)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 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五、中秋谜语: 明月当空——人尽仰 谜底“昂”。 “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 “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 “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学名词二:“冷光”、“波动” “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 “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仰光”、“巴尔干”;又打成语“唯我独尊”; “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 “人口普查”,打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诗一句。人生几何 “分明是不对”“(打成语一),谜底是“阴差阳错 “月亮走,我也走”这条谜,要求猜一句成语。谜底为“上行下效”。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阴 六、含“月”字的成语: 长年累月 吴牛喘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水中捞月 烘云托月 花容月貌 风花雪月 披星戴月 花好月圆 月下花前 闭月羞花 月白風清 日月如梭 吟风弄月 七、【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八、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