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浠水一中 陈清 学案一:读懂诗歌要注意方法 1、分清题材类别 ①送别诗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边塞景色或战争为主题,或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以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或思念亲人,或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游仙诗也属于这个范畴。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⑨山水田园诗 ⑩即事感怀诗 2、重视诗歌标题 3、推敲关键词句 4、做到知人论世 5、利用诗后注解 6、注意诗中典故 7、理顺颠倒句序 8、懂得基本常识 学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三种: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景象或物象) 一、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二、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三、意象和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作者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空灵的。 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 四、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景)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情) 五、常见意象举隅: 月 菊 梅 莲 兰 松 梧桐 杜鹃 鹧鸪 寒蝉 鸿雁 柳 燕 孤灯 船 夕阳 猿 阑 禾黍 竹 沙鸥 西风 霜 露 云 玉 珍珠 梅子 鸳鸯 丁香 红豆 红叶 孤雁 学案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1.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炼字赏析)。 2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名句赏析)。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语言特色)(诗歌语言整体赏析)。 二、炼字——推敲字词 诗眼 响字 领字 动词:一般动词1、陶潜:悠然见南山 2.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活用动词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形容词副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数词: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回答炼字型题的思考步骤:(1)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鉴赏精练的动词 形容词、副词、数词等(2)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三、名句赏析题回答步骤:①该句本身的意思以及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该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四、语言风格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雄浑悲壮 雄健高峻 委婉含蓄 婉约缠绵 慷慨悲凉 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豪放悲慨 俊爽明快 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自然 精练——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司空图《诗品》) 含蓄——不着—字,尽得风流(王国维《人间词话》)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资料一、部分著名诗词作家的语言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永、姜夔、李清照——婉约 屈 原—雄浑悲壮 李煜、刘禹锡———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陶渊明、谢眺、谢灵运——朴素自然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 游——慷慨悲凉 杜 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 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 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 牧——俊爽明快 苏 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资料二、诗歌语言风格最常用词语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比较清新,如王维、孟浩然。 (2)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明朗、轻快,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能够把景物、事物、思想、情感等内容准确表现出来的手法叫表现手法.它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其他常用手法。 1、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②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③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④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⑤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⑥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⑦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⑧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⑨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⑩还有反复、通感、设问、反问、互文,赋比兴 2、描写手法及特点:白描—渲染—烘托,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对写—对比,点—面,细节,色彩变化 白描: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渲染: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又叫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动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对写:明明要说自己,却从对方写起。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4、其他常用手法: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兴、抑扬、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以乐景写哀情、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以小见大、卒章显志、起承转合、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借题发挥 三、表达技巧题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例: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答案]:本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作用) 四、练习 1、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2、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后边的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学案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①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如:杜甫《登岳阳楼》 ②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③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④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的感慨 ,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⑤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别恨离愁,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相知相思,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的思考步骤 1、初步读懂感知诗歌。2、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准确概括,具体分析,逐点表述。 注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因此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离不开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关于如何读懂诗歌在学案一已做了提示和指导。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也不尽相同。 三、不同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略谈 (一)[写景抒情诗鉴赏]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2、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例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咏物言志诗的鉴赏]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例2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 的描摹,写出了 ;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三)[思乡怀人诗鉴赏]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如“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如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如“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例3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例4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五)[咏史怀古诗鉴赏]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这些史事有时在诗后作了注解,因此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例5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 ;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六)[即事感怀诗鉴赏] 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例6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 。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 ,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七)[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鉴赏山水田园诗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八)[送别诗的鉴赏]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例7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九)[哲理诗的鉴赏] 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王之涣《登鹳鹊楼》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李绅《锄禾》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如杜甫《望岳》最后一联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至今仍向人们阐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例8 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苏轼)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 ) ④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叶绍翁 ) (十)[闺怨诗的鉴赏]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9 春 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写春日宫女的愁闷。前两句写宫女 。后两句写宫女 课堂练习: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