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陈昌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崇尚空谈,讲大话、空话、套话;作文内容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无鲜明的个性,老生常谈,令人乏味生厌;二是不敢写真人真事,不爱说心里话,不敢写“真我”,作文无真情实感。还有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作文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难以体验到作文的乐趣,进而产生对作文畏难、恐惧、厌恶的情绪。这些现象在当前的中、小学生作文中尤为普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从教学的角度反思,我想,它与当前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无关系。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病:一、是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考试评分的精确,作文评分的规则定的过细。如何开头得几分,如何结尾得几分,中间过渡是否自然、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严谨得几分等等。规则过细,学生作文就得按规则写。事实上,还未动笔,文章就已经让条条给框死了。严格的作文评判标准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在无意中就被扼杀了。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封闭式的校内课内作文和规定作文范围的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失去了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而学生生活范围狭小,写作素材仅限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而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在命题审题、构思运笔、布局谋篇等诸方面要求过细过死,使作文缺乏灵气,作文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三、作文批改的方式单一化。学校要求老师全批全该,老师只得按部就班。事实上,学生对老师的全批全改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作用不大。四、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只重视课堂写作。而语言思维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一个文思枯竭语言乏味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的。 鉴于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及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放宽作文评判标准,培养学生作文自主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是作文的主体。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选材千差万 别,写法也千变万化,要找一个客观的作文评判标准很难。而评判标准又是作文教学的导向,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评判标准还是宽一点、模糊一点好。放宽标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一方面有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从而轻松作文;另一方面,宽松的作文评判标准更符合作文教学的目的,其作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从而真正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尤其是考场作文,阅卷人将作文评判标准放宽一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对学生而言显得更客观、更公正。 二、创设开放性的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冲动是否被调动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作文中,学生在动笔之前,总觉得无从下手,头脑里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好。即使是命题作文,有了写的对象,也不知如何下笔,从而失去了作文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美”缺少发现;作文不知道如何选材和剪裁。然而,为什么有些学生的日记、私人书信、个人随笔却又写得生动 活泼,富有真情实感呢?我想,原因也在于此。所以,要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得有真情实感的问题,老师还必须精心创设作文情境,给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生活的机会;培养 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教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如何欣赏,如何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生活中获得真实生动的作文素材。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为了安全起见,将学生管得过死,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 老师不应将学生捆得过死,应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老师可通过组织野炊、爬山、春游、开展各种班级活动、看文艺演出、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实践、进行各种学习比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作文的灵感。学生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作文才能下笔如神,有真情实感。 三、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什么是语文能力?过去把它总结为听、说、读、写四个字,我以为听、说、读、写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进行思维的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以训练语言、训练思维为核心。只有训练思维,才会才思敏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训练语言,才会妙笔生花,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语言、思维训练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始终。学生应该学一点辩证法。对同一事物可以多角度看问题,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多想一想,那么作文的思路就活了。 四、仿中求“新”,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去,老师在布置学生作文时,常常以应试为中心,把要求定得过死,学生只得说空话,不敢吐真情,作文变得程式化。这是不好的。作文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考场作文命题尽量灵活一点,宽松一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名著,模仿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中求“新”,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抓住景物特征借景抒情”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名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等;然后又选读了《散文选刊》上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悉心研读学习,体会散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我适时的以《乡村四月》为题,让学生模仿作文。结果,有几位学生学以致用,作文写得较生动,立意新颖,语言优美,很有散文的味道。我将优秀作文投到《鄂东晚报• 文艺副刊》上发表;并在作文评讲课中范读、评价、表扬,学生兴致很高,也促使了其他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009年2月25日 〈作者简介〉: 陈昌学:大学本科学历,1977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市,2000年毕业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分配于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工作。2003年湖北大学进修学习,历任中学英语、语文教师,有过多年的中学毕业班工作经验,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教育类刊物上发表,系学校骨干教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