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失街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 ●教材分析 《失街亭》是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语文读本》“名著导读”就有《三国演义》。整合课程资源,为我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1集《空城退敌》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片段。以“马谡为什么被斩”的悬念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熟悉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了解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展示自读提纲: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小说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5、理解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征; 6、准备讨论:街亭之失,谁之过? 7、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双基练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马谡(shù) 曹叡(ruì) 寨栅(zhà) B、 偏裨(bì) 文几(jǐ) 熟谙 (yīn) C 、 张郃(hé) 掎角(jǐ) 城垣(yuán) D、 垓心(gāi) 长史(cháng) 辎重(zī) 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 ,是我国第一部 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 小说。 3、下列对画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B ) A 、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 、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撤退) D 、 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 (二)探究小说情节线索 思考讨论: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文章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线 索 :街亭的守失 情节结构 开端 孔明点将 马谡请命 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发展 马谡拒谏 据山扎营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高潮 双方激战 街亭失守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结局 布置退兵 挥泪执法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三)、探究小说人物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1、诸葛亮、马谡的性格特点(学生点评) 诸葛亮性格分析 深谋远虑,小心谨慎,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部署兵力,安排拒敌,安排撤退) 赏罚分明。(奖励赵云,斩马谡) 体恤部属,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 马谡性格分析(反面评价) 轻敌自恃,狂妄自大,死守教条,违令拒谏 。 ⑴、谡曰:“休道司马懿……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⑵、马谡的三次大笑。 ⑶、盲目使用“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教条,不懂变通。 ⑷、违反诸葛亮的部署、不听王平的正确建议。 马谡性格分析(正面评价) 有勇气,敢于担当重任;不逃脱,不推诿,敢作敢当。 ⑴、有敢于承担守卫街亭这一重要地点的勇气。 ⑵、街亭失守后承认是自己的过错,不为自己辩解。 2、塑造人物的方法(练习检测) ⑴、直接描写 以言传神 以行绘人 作者没有用静止的叙述来交代人物的性格,而是运用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略貌取神”的笔法。如:军中议战,诸葛亮叮咛再四;马、王引兵而去,又作运筹,足见其 , 。马谡狂言不休,贸然处事,其 , 一望而知。王平据理力争,苦苦规劝,战争爆发后又多方解围,冲锋陷阵,可见其谨慎小心、骁勇顽强。司马懿亲自巡哨,尽掌蜀方部署,相机设计破之,稳持左券,不能不谓老谋善算,精明练达。 神机妙算 谨慎周密 骄傲自大 刚愎自用 ⑵、侧面描写 多方映衬 对比鲜明 这里既有诸葛亮和马谡的 与 的对比,也有王平和马谡的 与 的对比。同时,作者又以司马懿的惊叹自愧弗如,映衬出诸葛亮超众的预谋;以魏延等人的驰援,使蜀方不致败得过惨,映衬出诸葛亮运思的绵密。人物描写,处处注意映衬,时时着力对比,就使人物性格格外惹眼,分外鲜明。 深细 轻狂 谨慎 骄矜 (四)、深入探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讨论题:失街亭,谁之过? 补充:街亭的重要意义 蜀魏以秦岭为界,相互对峙,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攻取长安。取长安必过秦岭,过秦岭有三条通道:一是东路子午谷,但其地险要,不易通过。故诸葛亮未采纳魏延之计,东路偷袭。二是中路的斜谷,路途较近,蜀军可由此攻郿城,取长安,但中有栈道近500里,行军困难。此次北伐,孔明于此道设疑兵佯攻。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渭水之西的一条大道,此道离长安较远,但蜀军兵力集结和粮草搬运十分方便。故蜀军主力自汉中兵出祁山,由此道进军。街亭是此路战略要地,控制街亭,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倘此地失守,蜀军粮道断绝,后援不继,三郡难保,便会不战自溃。用诸葛亮的话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 参考观点: 观点A: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 谡马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谡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观点B: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己也承认“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观点C: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 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中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绝非诸葛亮对手,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观点D:街亭失守,并非人为,实为天意。 蜀汉智穷力竭之际,诸葛亮即便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回失败的命运,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罗贯中先凭借诸葛亮的天赋提升蜀汉国力,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又秉承“天不灭曹”的意旨,使蜀汉衰弱以致消亡。 五、拓展延伸 思考:马谡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国演义》是智谋之书。我们从课文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 A、处理事情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B、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C、在难事面前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还要敢作敢当。 D、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E、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这就是《失街亭》可资借鉴之处——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六、布置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二,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史料与历史小说的不同,体会文学作品的虚构性。 2、以“《失街亭》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主要人物(诸葛、马) →人物性格(塑造方法)→决定处事方法→获取人生智慧 2009.3.24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