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导学(人教版高一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以我心鉴照古人心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导学 周汝昌说:“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阅读这样的美文正是以我之诗心去鉴照作者之诗心,从而求得会心之趣。这便是阅读的情趣。 【课文导学】 走进山水,走近王维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导学 书信体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亲朋故旧之间的书信,是以其强烈的主体情思、个性意识和个人风格为特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无拘无束,笔法灵活自由。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它开辟了书信的另一天地,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就是这样一封书信。 别有情致天地宽 这是一封约友人同游的短信。但它打破了书信体单一的实用性的藩篱,随性所至,既记游又写景,描绘了自己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冬日的萧疏清静,春天的烂漫多姿。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得书信的题材得以拓宽,别有情致。试想,这封信只是邀请好友裴迪明年一起春游,只需短短的几句话就够了,但如果没有了记游和写景等的内容,这封信还有什么文学意味和情趣呢? 虚实结合,意境多层 作者笔法多样,不拘一格,记游很自然,意到笔随。自然熨帖。写冬夜之景是实写,意境清幽萧瑟,而写春天之景是生机盎然,清新淡雅,却是想象是虚写。这无疑拓展了信的内容,令人心生向往,无比向往。 如“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想象中,满眼是欣欣向荣的绿和勃勃生机,山坡上是绿茸茸的地毯,点缀着零星的淡雅的小花,随风依依,温情柔柔,令人禁不住心生怜爱,想亲近它。尤其是那活泼动人的白条鱼儿,时不时轻盈地跃出水面,矫健的身姿,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沙鸥或低翔或盘旋,白色的羽翼,驮着片片日光,在灞河上空翩翩飞舞,轻灵自由。晶莹的露滴打湿了青青的岸边,那草,绿得滋润,绿得透亮。阳光下,草丛里就象散落了无数颗碎钻,光芒闪烁。祥和而富有生趣。清晨,听见远处的野雉在青青的麦陇间欢快的打鸣,那嘹亮的歌声穿透拂晓的晨雾。无比向往的景象啊,得与朋友分享才最快慰。所以,作者发自肺腑地邀请朋友:“倘能从我游乎?” 我以为这一段的描写如此生动传神,是作者想见之景也是曾经的实境。表面写的是对春天美景的想象,其实是作者无数次经历过的情景。因而意境丰富且有层次,令人浮想联翩。“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原来邀请好友同游的原因是要共同体味山水的“深趣”。 一般的俗人浅鄙之人怎么能领略到其中的“深趣”呢!但其中的深趣是什么?作者没有点出,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咂摸回味不已。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向朋友显示,辋川四季,山水优美,生机盎然,远离尘嚣,清净祥和,适合参禅深悟玄机,可以优游卒岁。 再有,作者在山中独坐的情景,也是两层意境。一层是实境:在萧疏静谧的冬夜,童子入睡,一人独坐,在静谧的夜里聆听;面对冬末的辋川山水,静思默想。深一层的是虚景,是作者内心想象的与好友裴迪多次同游山中怡然快然的种种难忘的情景。表达含蓄蕴藉,想象丰富美好,令人心驰神往。 【美点探微】 诗情与画意的交融 ——谈《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艺术美 书信只是这篇文章的形式,而实质上它却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小品散文。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王摩诘的这篇小品散文,也具有诗的韵律,画的美感。可以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饶有情趣。 下面以文中第二段的内容试做分析。 此段写冬日的辋川别墅周围的景色。作者“北涉玄灞,清月映郭。”深青色的灞河,水波荡漾;冷冷一轮明月银光遍布,静穆高大的城郭投下黑黝黝的影子。境界开阔,空旷寂寥。作者夜登华子冈,俯看“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夜风乍起,涟漪阵阵,倏来荡去,皎洁的月儿也就漾在深青色的水里,随猗沦一上一下地跃动;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水面碎光晃晃,时明时暗,随水流淌。抬眼远眺,望见“寒山远火,明灭林外。”黑魆魆的一带远山横在天边,连绵起伏,象一道道温柔的曲线。透过稀疏的林子,看见远方寒山中,点点灯火忽明忽暗,闪烁不定。画面幽远,色彩素净淡雅。每一幅画面都生动传神,优美动人,每一幅画面也都跃动作者的情思。 接着写自己的思绪又被“深巷寒犬”的“吠声如豹”“与疏钟相间”的“村墟夜舂”的交响曲拉回。”深巷传来如豹的狗吠,短促密集的夜舂声与稀疏悠远的钟声相应和。作者以声衬静,在这样空寂的夜,深巷中的狗吠才会显得如豹般浑厚响亮。也只有在这样空寂的夜,短促单调的杵臼声才会显得那样清晰,交汇到舒缓浑厚的钟声里,汇成一首静谧悠远的冬夜清音在空中传响而余音不绝。在这里,夜被渲染得这样静谧,景色历历,如在眼前;声音清晰,声声在耳。有静态的描写,有动态的叙述,构成了一幅清幽悠远的画面,绘形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 再者,“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这几句,读来仿佛看见,此时万籁俱静,一位仙风道骨衣袂飘飘的长者,意态闲适,眼神充满期待和渴望,在深情地回想着往昔悠游岁月稠:两位默契相投的挚友手牵手,或行走在山间平平仄仄的小道上,或面对着一带如白练的清澈泉流,诗兴大发,高声吟哦。这又是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充满情趣意境深邃的画面啊! 我以为,这段描写简直就是诗音画、天地人的绝响,是作者超然淡然的情怀,是纤尘不染的人间仙境啊!能写出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究其根源,首先应是作者带着一颗诗心去拥抱大自然,再用诗的语言把眼里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我们学习这样的文章,也要看我们是否有颗善感的诗心。这个诗心,就是一颗善于想象和联想的、观照世间万物都能产生情趣的心。 (作者地址: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 邮编:833400) 情到深处总销魂 ——《与元微之书》导学 万树相 什么处境会令你无比痛苦?身处逆境惨遭打击的时候。什么时间最需要朋友的慰藉?孤独无助身在异乡的时候。什么时候最想念朋友?夜深人静寂寞难耐的时候。什么是你真正的朋友?危难中互相慰藉,互相扶持的那个人。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是璀璨的宝石,带露的花朵,文学的灵魂。 【课文导学】 患难至交,情浓如酒 ——《与元微之书》赏析 书信,尤其是私人之间的往来信件,都是自由率真,没有避讳的心迹袒露,因此书信更适合畅所欲言,也更有个性。与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清新疏淡的风格不同,白居易的《与元微之书》却是直抒胸臆,沉郁悲痛,感情浓烈。可谓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因情动人,发自肺腑的感情,自然率真,最能打动人,感染人。 反复呼告,情不可遏 信的开篇接连用了两个“微之”,直呼其名,倾诉分别之日久,音断之日长,无法相见,又音信断绝,长久以来的对朋友无法抑制的深切怀念,对人生短暂,而思念深长的感喟,有如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势不可遏。接着,又反复呼告,“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可见其为友人的“天各一方”,“各欲白首”的椎心之痛,溢满纸上,郁愤满怀,不能自已,于是呼天抢地:“天实为之,谓之奈何!”司马,历来是中唐时期安置朝廷贬官的职务,隶属刺史,有权无职,形同虚设。元和十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边远的江州(九江),担任江州司马,这对一个积极进取、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三年来,孤独居于偏远的贬谪地,作者满腔怨愤,无处倾诉,一旦找到契机,情感就象是火山里的岩浆,喷涌而出。因此,文章的感情显得沉郁悲痛。文中最后两段的的开头也使用反复呼告的手法,连呼“微之,微之”, 直接倾诉,感情更加深挚浓烈,催人泪下。 两情相映,深挚感人 第二段写对友人对己的深挚之情的感念伤怀。元微之,即元稹,微之是他的字,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多有唱和。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相同的政见,共同的文学主张,使得他们成了肝胆相照、感情深厚有如胶漆的至交。元和十年,即三年前,元稹也被贬为通州(现在四川省达川市)司马。三年前初到洵阳的作者通过另一位友人熊孺登之手,收到朋友微之病重时的信札,先引用信中的话,写朋友病中还在对自己被贬谪而担忧,的一片深情重意。 “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又引用了微之病中寄来的一首诗,感念朋友对自己的牵念担忧。三年前的书信,至今记忆犹新,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这足以证明他们的情谊非同一般,元稹的善良真挚,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怎能不使被关怀者感动得流泪呢?所以他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这怎能不令他心潮澎湃,无比感动和激动?这是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啊,作者如何能承受得了呢?倾诉衷肠,凄切感人,极易引起共鸣。 知足达观,宽慰友人 作者见微之为自己的命运如此忧虑,就写了三件如意的事来宽慰朋友,一是家中人平安团聚,享受到天伦之乐。无须挂念;二是生活虽然简朴但可以自给,自己很知足,无须担忧;三是在风景佳丽之地建了草堂,可以有所寄托,足以令人快慰。平淡朴实的文笔透露出自己不是消沉厌世而是达观知足,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豁达胸襟。也是为对方着想,不愿意让朋友为自己的不幸遭遇难过担忧,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美点鉴赏】 自然天成出华章 ——《与元微之书》艺术探微 率性而发,意到笔随。在信中,诗人时而直接抒发内心的思念与感慨, 时而叙话家事,时而写景览胜,率性而发,千回百折,如行山阴道上风景,使人目不暇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意到笔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一炉。如第7自然段,开头直呼友人之名,记叙信写成时的情景:“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時,不觉欲曙。”作者离愁别绪萦绕心头以至彻夜不眠,接着写窗外所见:“举头但見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山僧率性,默无声息,猿鸟哀鸣,空山寂寞。景色好不凄清!客居异乡僻壤的诗人,对友人的强烈思念油然而生,不由得直抒对友人浓烈的思念之情:“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可以想见诗人此时肝肠寸断,百感交集。和友人远隔万里不得相见的怅惘、悲伤、无奈以及由此泛起的无以复加的思念之苦,被贬谪的怨愤辛酸等等,一起涌上心头,黯然垂涕,老泪纵横,发出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的绝望悲愤的呼喊,可谓一字一泪,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尤其是最后一段,诗人恨不得裂开胸膛,掏一颗滴血的心来,呼喊出“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至诚至深,哀伤欲绝,谁能无动于衷呢?诗人的感情如汹涌的潮水,扑面而来,写到这里,可以说是言已尽而意未穷,使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 文诗相映,精练文雅。 本文虽是一封私人信件,但语言优美,简练文雅。文章语言于灵活自然的散句中多用齐整的偶句,四、五、六、七言相间,既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又富于变化。比如四字偶句,“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蹔生。餘習所牽”,两两成对,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五字句,“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六字句, “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铺排的手法,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美丽风光;七字句,“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形成工整的反对,接着下文的“量入俭出,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洋溢出自我满足的达观心情。不但如此,两位大诗人还以诗唱和,不仅表达了深挚的友情,而且更增添了书信的文采,使得语言精练文雅,更值得玩味欣赏。 (作者地址: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 邮编:833400) 平实处见真精神 ——《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 万树相 欧阳修,人称其“蓄道德而能文章”但他敢于伸张正义、身处逆境能坚守正道,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和淡定从容的气度,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精神历来是中国文人的楷模。他的《与尹师鲁第一书》能千古流传是与这一点分不开的。 【课文导学】 穷通不渝,日知进道 ——《与尹师鲁第一书》赏析 尹师鲁,即尹洙,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宋仁宗景佑三年,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余靖(即安道)、尹洙上书反对,为范仲淹被贬一事仗义执言,也分别被贬逐。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即著名的《与高司谏书》。而高若讷恼羞成怒,却将此信上奏朝廷,欧阳修即被贬为夷陵令。这是欧阳修到了贬所夷陵县之后写给挚友尹师鲁的一封信。 不忧不惧,淡定从容 信的开始,写相送失约的原因,写没有见面的遗憾,第二段写没能给友人写信的原因,还有对尹洙及其家人的关切之问。第三段写自己行程平安的愉快心情。无论是什么内容,作者都从容道来,文字没有一点悲怨之情。对此次被贬,作者没有抱怨,可见他对贬官一事不忧不惧,淡定从容,处之泰然。 穷通不改,日知进道 第四段主要回答尹师鲁的疑问。以此表明心志。一是回答了尹师鲁“疑修有自疑之意者”的问题,担心自己苛责高若讷有博取忠直之名的不纯动机。经过思考,决定对自己的行为不再怀疑,即不后悔。二是回答了师鲁“暗于朋友”的问题,认为师鲁“未知修心”。说自己知道高若讷不是个正人君子,写那封信是出于极度的愤怒而毫不留情地斥责了他。并没有拿他当朋友对待。三是否定了师鲁认为欧阳修既敢于伸张正义的举动是“非忘亲”即不是不孝的问题。认为自己即使获罪被杀,也不能说是不孝,即“得罪虽死,不为忘亲”。又拿自己的行为与古人相比,说明自己此举并不值得惊异和赞赏,因为在古人那里多的是,目前只不过世风日下不当怪而怪。而“吾辈自当绝口”,“不及前事”,即不狂傲也不自卑。而要“居闲僻处,日知进道”。即面对失意和挫折,他处之泰然,不悲不怨,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作者在文中反复表明自己的“处之之心”,在第五段表明自己既不屑做“戚戚怨嗟”之人,也愿不做“傲逸狂醉”之人,而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坚守正道,贫贱不移,决不后悔。以此向好友表明自己骨气。所以说,欧阳修是一个大写的在天地间站立千古而不倒的人。 【美点探微】 别具一格的魅力 ——析《与尹师鲁第一书》艺术特色 夹叙夹议,反复辩说 有什么样的写作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与前两封书信不同,欧阳公的这封信主要是解答挚友师鲁的疑问,并表明自己的心志,所以文章就事论事,采取了与之相应的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摆出问题,一一进行辩说,说理通透,作者高尚情操不言而喻。例如,先概述一些名人的表现,论事时的慷慨激昂与遭贬后的“戚戚怨嗟”形成鲜明的对比:“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指出他们“欢戚无异庸人”;又举出韩愈的实例来论证,“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指出写这些话的目的是“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最后提示师鲁从这些话中可以体察出自己对贬官的态度,“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边叙边议,作者的褒贬取舍非常明了,面对困境从容冷静的态度也不难体现。 语由心出,自然朴实 作者面对信笺,犹如面对自己的挚友,思想就如小溪里的水,轻轻的从心里缓缓倾注到笔端,或拉家常,或叙行程,或披心迹,或叮嘱或勉励,都真挚温馨,委婉动听,使人读来如沐春风。全文多用灵活自由的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朴实平易,亲切平和。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语气格外舒缓从容。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松弛自然, 心情是那么平静坦然。 (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