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与解读 诗歌相关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内容统计 表达技巧:04年高考 05年高考 06年高考 07年高考 08年高考 4省市 8省市 8省市 11省市 10省市 炼字:02、03年全国卷 04福建、辽宁 05全国2 、天津、上海 08全国、浙江 解句:04年全国及大部分地区 05山东 07辽宁、福建 08山东 意象、意境:07年广东、海南宁夏、浙江 意象、意境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诗中的描绘概括对象的特点,它不同于概括画面,而是对画面进行提炼,揭示其中的内涵。 例题解析: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问: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答:苏诗前二句写海棠花光彩照人、香气空蒙,从而突出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前者是对画面的描述,“朦胧美”则是对画面的提炼。 总结提问方式及解答思路、模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目标: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习重点: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学习方式:诵读品悟 探讨分析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唆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就在此时写下了《声声慢》。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基本义疏通: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请找出本词中出现的意象: 课堂案 预习检测 1、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 2、本词的词眼是: 3、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4、找出本词中的意象: 诵读指导 诵读时要注意根据词人的情感来调整语速、顿挫和轻重音。 思考讨论: 上片: 1、①寻寻觅觅:写的是词人的 体现了词人当时 的感受; ②冷冷清清:描写的是 传达出 的感觉; ③凄凄惨惨戚戚:重在写 表现出词人 的心境。 首句奠定了 的基调。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在全词中有 的结构作用。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此句中作者为何说是“淡酒”? (2)“风”在这里有何作用? 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下片: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在这里的作用: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里出现的梧桐和细雨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 梧桐: 细雨: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愁”字的内涵: 小结: 实战练习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2、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巩固案 这堂课我学到了: 日作业 一、翻译李清照的《一剪梅》必做题(10分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完成各题选做题(10分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此词作何寄托? 2.此词如何抒写思夫的愁绪? 3.解释并分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高妙之处。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