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之“五要”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小学到中学,每个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是,有些老师功夫花了不少,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得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训练方法不恰当。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动脑,多实践,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积累了几点体会,归纳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教学要活。 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周都安排写作课让学生集中写作文,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仅靠作文课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见效不大的,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感情充沛、能感动学生心灵的好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仔细体会饱含深情的语言,从作者和读者两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并且动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曾被深深感动的事例。话不在多,能感动人就行。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不会是干巴巴的流水帐,而是充满真情实感的心灵诉说了。在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时,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课文语言运用、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特点,并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如“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然后,再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作文小片断,及时掌握并积累所学的作文技巧。这样,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形式灵活而内容充实了。 二、课外阅读要广。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老师讲和学生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大家交流阅读体会,写出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他人作品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不无道理的。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到优秀作品中去吸取写作的营养。如:有的学生写作素材贫乏,就让他学习别人是如何积累、选择、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作文立意不深,就让他研究别人是如何联系实际以小见大的;有的学生作文语言枯燥无味,就让他体会别人是如何斟酌锤炼,使语言优美生动的;等等。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三、文题拟得要好。 记得宁鸿彬曾说过:“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让学生多练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文时,切忌信手拈来一个题目就写,而要精心设计一个好题目。教师所给的题目范围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看到作文题就觉得有话要说、有事可写。另外,老师应尽量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因为命题作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命题的限制下,学生写出的作文容易平淡无奇、落入俗套。在写作文时,如果只给一定的写作范围(如“话题作文”)则可以让学生联系广泛的生活空间,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能力,写出丰富多彩的好作文。话题作文写好了,命题作文自然也就不难写了。在写作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出合适的标题,自己命题自己写。这样,学生对写作文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要提高写作水平也就不难了。 四、创新鼓励要多。 要让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优秀作文,光靠训练学生选材组材、立意构思、语言运用等能力还是不够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作文的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说的就是这一点。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刚开始时,很难有创新的地方。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细微的“闪光点”,并且加以表扬。如果发现有别出心裁的深刻的见解,那就更要加以特别表扬。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作尝试,力求写出新意。即使是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多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激励学生不断的创新。相信,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富有创意的好作文。 五、教师动手要勤。 要教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先要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老师虽然不要“笔不离手”,但也要经常写写下水作文。特别是和学生同时写同题作文,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写作的体会,讨论作文的成败。而且,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作文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看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优势,又要让学生享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快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向报社投稿(老师的、学生的都投)。如果作品发表了,对学生将会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会自觉地去效仿,去赶超,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将会让老师刮目相看。 以上五点体会,只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初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勤动脑,勤实践,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全面发展。那时,我们一定能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人前景。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