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抓德育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德育论文 手机版 | ||||
从生活中抓德育 21世纪的教育,人们更关心的是不仅要是使受教育者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亿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初中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要主动地从自身做起,要善于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起。 现在的学校教育,应当是学生社会化的必经阶段,初中阶段要为终身可持续发展、生存能力、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打基础,就要重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成大,全面提高。那种重智商轻情商、考试高分,生活低能,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要加以纠正。 学生们的道德观念有许多是在生活当中形成的,而不是靠老师的说教,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德育的途径应是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德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能力,使道德过程和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义,重实践,重体验的生活德育模式。如我在讲《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这一公民的政治义务时,为了防止抽象、枯燥,我就用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剧某一情节为例来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讲到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公民要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其中要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们可能认为这是“高、大、空”,写在书本上的东西。我就举《大宅门》里王喜光的所作所为,投靠日本人,干尽有损中国人的坏事,当他被除掉时,大家是什么心情?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大快人心。”为什么不同情呢?我就因势利导解释到:其实在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正义的,民族的东西存在着,这就是民族的自豪感与自尊心。这样贴近学生的真实感受,很容易使学生接受了平时看似空大的政治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爱祖国和爱民族的教育,还举了许多成功的外交人士,如周恩来的外交美谈,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也认识到了自己本身固有的爱国情怀,只是平时不注意而已。所以要善于从生活中抓情景,抓体验进行情感教育。 二、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讲礼貌,懂礼节。 曾几何时,部分老师不约而同的遗憾:自己班上原来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见面似路人一般,虽然自己在他们身上花了很多精力。记得有位国家重点中学的校长和几位教师有一次兴致勃勃地去一所名牌大学看名学生,没想到那个名学生见了面,连声好都没问,弄得那位校长气得不行,倒不是校长计较,而是那名高才生太不可思议了。但我们回过来反思,这样的结果又能怪谁呢?我们教师在遗憾的同时是不是该有一点其他的思想呢? 真的,身为教师,我深感到礼貌教育的缺乏。学习成绩好,又不惹事的学生,是老师所喜爱的。这样的学生有一些小毛病,诸如,见了老师不是躲起来,就是装看不见,老师也容易原谅,而不去理会。看韩国的有关学校的片子,深有感触,学生和老师在楼道中相见,学生都鞠躬问老师早,老师同样还礼,显现了一种融洽和谐关系。今后我们要从小事抓,从基本的礼节入手,抓学生的品德教育。如,学生的穿戴、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态度、好朋友如何交往等方面,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告诫、指导。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做好垂范。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大力加强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注重养成、注重体验。 三、频繁的说教,不如身教 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见得多,听的广,而且现代信息广播广泛,他们头脑中新事物也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效应。因此,最主要是向学生奉现爱心,对待学生向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细心,周到。比如,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铅笔等,老师经过时顺手弯腰检起;学生病了,主动给买药送水;班里的毛巾,水杯缺乏了,老师自己花钱去买,为学生服务等,这小小的举动虽是微不足道的,但影响着学生,感化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形成影响巨大的,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很容易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做人,能够感受奉献的快乐等,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及的。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若干意见》中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要求,立足实际,深入开展“我是文明人,不当小烟民,不进网吧,不随意拨打紧急呼救电话”,“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爱护市容、爱我家乡、从我做起”、“弯腰拣废纸、随手拾垃圾、争当环境小卫士”等各种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从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并互相监督,逐步克服陋习,制约不文明行为。配合召开法制报告会,运用鲜活事例,教育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增强法制意识。分层次连续组织感悟父母恩、感悟教师爱、感悟同学情系列主题班会,用情感化学生,用爱熏陶学生,使学生言行有分寸,表达有方式,心中有理想,是非有明辨,学习有榜样,在点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五、在生活中要让缺乏道德的人无处立足 有些用人单位在选用和评判人才是多侧重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忽视思想品德素质,我想这也是造成现在的教育重智商轻情商的一点原因,学生自己也会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根本不懂得在自己成功的背后有多少人为自己而付出,不懂得如何回报。这样的人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讲协作精神的今天,只能是顺应一时,而不是一世,有远见的用人单位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如果全社会都崇尚道德风尚,那么,学生自己重视品行,教师、家长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好做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 要知道,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约束人,束缚人,而是发展人,德育的使命是陶冶人生,铸造人格,教给学生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要达到德育的目的,就要知道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塑造完美人格,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