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记(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画人记 江苏省高淳县淳辉中学 何云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平凹及其代表作。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3、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点,了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点,了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家 1、作家:贾平凹(其中凹读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作品《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并非书香门第,家中世代是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 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另外,《我不是个好儿子》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他的《延川城》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被选入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第9册课本内。 贾平凹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例如《秦腔》: 他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现在中国的“三农”概念,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原来说的是我们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离不开土地。现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却剥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有些是主动离开的,有些是被迫离开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我的老家棣花村,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迅速上涨,农村又成了一切社会压力的泻洪池。旧的东西稀哩哗啦地没了,像泼出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里都是难活。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秦腔》授奖辞: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技术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喂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2、作品之《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谁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对质;忍观沉浮:命、动、势彼此角力!魔幻笔触出入三界,畸形情恋动魄惊心,四稿增删倾毕生心血,一朝成书慰半世乡情!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3、作品之《废都》: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西京城里的故事,西京原是中国十几个王朝的故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荒废成了一座普通的独处中国西部一隅的都市。作品通过潼关青年周敏携唐琬儿私奔至西京遇见著名作家庄之蝶。从而开始了四个文化人命运沉浮的故事,开始了四个女人寻找自我迷失自我的故事。最后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均落下了可悲的下场,唯有那一座孤独的古城在世纪末慢慢的荒废,慢慢的荒废…… 要看清大社会背景下的芸芸众生,先得着重阐述这个废都,也就是这个我居住的城市,废都的原型是西安。西安市中国的古都,故都,而现在在岁月的流逝中荒废了,成为了一座废都;而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地球又可能是宇宙中的一个废都。作品就这样渲染了一个膨胀了的废都,使它成为一个大历史的包容,而全无这个特定西京城的局限。从表面来看,这个废都是百废待兴,市场兴旺,经济快速发展,而在这个城市的骨质里,城市的文化心理深层则弥漫着历史堕性的腐味。一个“废”字有多少历史沧桑,这其中能体现昔日都城人物的别样感觉,这里面的人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自然就有如今“废”字下的失落、尴尬、不服气而又无奈的情绪,也就是世纪末情绪。这是一个艰难的生存状况。但我们还要合理看待世纪末情绪,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颓废的,不思上进的情绪,世纪末是另一个新纪元的开始,颓废只是为了在废都中获得新生。 二、关于本文: 《画人记》是近年来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约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人”形象,使读者对于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 “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所谓“画人”,就是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家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 三、学习《友谊》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邢庆仁) 2、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简介邢庆仁的身份及外貌。 第二部分(4-9)通过写“我”与邢庆仁的交往来透露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 3、第四节采用了何种写法? 明确:作者似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此而实褒彼的手法实在高明。 4、如何理解“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这句话?(略) 5、你认为邢庆仁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位虽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贾平凹的生平及其两部代表作品。探讨了《友谊》片段,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五、作业布置 1、预习下两则,弄清两篇各写了谁?各有什么特点? 2、思考三则短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一、学习《藏者》 1、本文正面写了谭宗林几件事? 明确:机智拜访 憨厚可爱 两种换字方式 2、文中提及了谭宗林那几种换字的方式? 明确:以明前茶换字 以拓片换字 3、从换字中我们能看出谭宗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机智、幽默、风趣 4、作者是如何表现谭宗林的慷慨乐施的? 明确:借谭宗林妻子的抱怨,侧面描写,寓褒于贬。 5、仔细体会“有一日与一帮书画家闲聊,说起了他,大家竟与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许多书画,骂道:这贼东西!却又说:他几时来啊,有一月半不见! ”这段文字蕴藏的感情。 明确:谭宗林虽然“打劫”了书画家们的书画,但由于他真诚、有趣,也被人们深爱。 6、从文未作者的议论,可以看出谭宗林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位藏物于眼中的,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二、学习《推荐马河声 》 1、《推荐马河声 》可分为三层,试概括各层内容。 明确:第一层次(第1小节):推荐马河声之因。 第二层次(2——4小节):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第三层次(5——6小节):再次推荐马河声。 2、作者为何要如此极力推荐呢? 明确:一是因为马河声不是自己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 二是因为“如果再不向您推荐,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 ,作者推荐马河声实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举。 3、概括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明确:一、有才气。“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 二、有追求。作者说,如果马河声以他的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他怕自己“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难以成就大作品”。马河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说明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对他“从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他“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还是“出色的鼓动家”,大家创作时,他就在旁“极力煽情”,使“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写字画画时总叫喊:河声,河声,你快来! ” 在浓墨重彩地对马河声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绍后,作者笔锋一转,又惋惜起他的遭遇来:一是无人欣赏,二是无人包装。 4、课文结尾说“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有何含义? 明确:寓庄于谐,实际想说如果半月内不给答复,就要当面质询了。 三、整体研讨 1、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他对这三个人各持什么感情? 明确:对忠厚老实的邢庆林是欣赏; 对真诚有趣的谭宗林是喜欢; 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是同情。 2、这三位“画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人一式,变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个人物,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因为都是写人,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写,读来必然令人生厌。作者深谙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写邢庆仁,以侧面描写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处朋友的原则和自己朋友圈子的变换,实际上每一句都是在写邢庆仁。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然后再以侧面描写和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写马河声,则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不厌其繁,周到细腻。正因为三个人物用了三种不同的范式,读来毫无雷同之感,反有灵动变化之妙。 3、贾平凹散文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贾平凹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贾平凹小学里遇到一个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样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贾平凹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贾平凹的这篇散文就是如话家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毫无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挚感人,也许因为文中所写的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对忠厚老实邢庆仁的欣赏,对真诚有趣谭宗林的喜欢,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同情溢于言表。贾平凹曾说:“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也是一条成功的秘诀。” 他又说:“如果从事散文,那这离不了‘情’字的。”他的主张和实践是完全吻合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了《藏者》与《推荐马河声 》两则。研究了本文的艺术特色。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难点问题。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五、作业布置 完成《活页》 六、板书设计 《藏者》 机智、幽默、风趣 藏物于眼中的,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推荐马河声 》 有才气 有追求 有活力 一人一式,变化多姿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七、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