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回顾岑参《走马川行》(齐声背诵) 岑参为我们描绘一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诵读 1、学生范读(配乐) 评价 2、诵读指导:节奏、停顿、情感 3、散读 4、齐读 三、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 ? )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短兵相接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恒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多重主题: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 四、诗歌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诗歌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的? 方法指导:手法——分析——效果 (1)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2)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 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分析:一方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士兵浴血奋战——将军荒淫腐败 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将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 当时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的将军——古代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李将军 出征时的狂妄——战败时的惨烈 句中并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 五、总结(朗读) 清人宋宗元在《网狮园唐诗笺》中评述高适《燕歌行》道:“沉痛语不堪多读”。 这样的“沉痛语”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不是诗人稳坐高堂的想象。高适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而此诗也是有感而发。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背景: 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所以,此诗含有讥讽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诗篇的思想深度来自勇敢针砭时弊的精神。 作业:揣摩诗歌语言,“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句中哪些字用得好?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