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人教版高三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备考方略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w.w.w.k.s.5.u.c.o.m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爱情。由于“莲”与“伶”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伶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典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象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等。

(9)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处”(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第4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8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高考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解析:(1)严诗所写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来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这首小诗可谓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都渗透在了景物的描写中。

诗的一、二句中的“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诗人就是选取了“宫前水”这个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此题应在原诗语句理解的基础上作答。“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的种种激情都由“古今情”三字含蕴了。并且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巧妙地借“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组成了一幅感伤画面,形成了融情于景的特色。

3.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6高考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解析:(1)诗的第一句就运用拟人手法点出造物“有情”,以下三句分别写出“有情”的表现。理清了结构,题目迎刃而解。

(2)“只待”表明“渴望与期盼”。新雷第一声后,万物萌生,暗寓新生活、新气象出现。“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泥护花就是对新生事物的关爱。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答第一问时,应抓住句中主要意象“数枝幽艳”和关键词语“啼”,从中理解花儿被打湿令人怜惜的景象。解答第二问时,从“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可以看出直接对“惜春伤怀”的否定,从下阕“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可以看出作者真正的情感态度。答案就可以围绕词中这两句来组织。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时,只要抓住“朝朝”“处处”“辛苦”等关键词语就容易理解下阙的内容,只要抓住“人间辛苦是三农”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高考热点体验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07浙江)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7湖北)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重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