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课题: 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 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二、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 以 第二段:逮 有子 俊杰廉悍 踔厉风发 屈 第三段:用事者 例出 泛滥停蓄 第四段: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 教禁 顺赖 以男女质钱 子本相侔 没 与设方计 令书其佣 比一岁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第五段:亦在遣中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拜疏 士穷乃见节义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为人 贵重顾藉 推挽 穷裔 道不行于时也 自持 有出于人 自力以致必传于后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第七段:立然诺 尽 竟 第八段: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2、朗读、翻译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体会“士穷乃见节义”的哲理 教学进程: 一、阅读与探讨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为人的?摘出具体语句。(文后练习一) 讨论;主要从他为人的品格、学业成就和做官的政绩等方面加以介绍。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提示:第四段——为政才能高,选取典型事例;传播文化的功劳,他人拜其为师,衬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选取典型细节,对比写法。 3、赏析多处对比的具体作用。(文后练习二) 4、贯穿文章诸多材料的主线是什么?文章第7段是否为闲笔,为什么?铭文有何深意? 提示;以朋友之义为主线。 第7段并非闲笔,回应了前面议论交谊的话,再比衬柳生前为人之正直,借以鞭挞世俗的丑恶风习,使文章更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铭文语短情深,因为死者生前曾以无后为忧,而死后孩子又特别小;所以铭文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同样表现作者对柳的一往情深。 二、赏析韩愈墓志铭的创新写法。 1、墓志铭常规写法 ①从内容上,“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对死者一生的德行、事业有一个完整的介绍。 ②从章法上,开头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中间叙述死者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后人;写作时以叙事为主,作者的态度是隐含其中的。 ③墓志铭一般要“论列德善功勋”,并且“称美弗称恶”。 2、比较本文的创新“变体”写法。 ①开头不叙姓氏、里居。 ②中间以较大篇幅发了两次议论:一是议论世俗交情,二是柳的坎坷经历与文章必传于世。 思考:这些议论的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作者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吗?(文后练习一) ③对柳一生因支持王叔文改革而遭贬斥的大事采用淡化处理的叙述方式。 3、小结韩愈文章的独特写法。 三、拓展阅读 士穷乃见节义 ——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可以说,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复加的了。 柳宗元的事迹,由韩愈记入碑文并加以评说,已流芳百世。其实,为柳宗元作传的韩愈的高风亮节更是难能可贵。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属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又同时被贬,可以说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但是,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同期为文者,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作为同朝为官者,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却截然不同。柳在政治态度上属于变革派,韩则是保守的,他对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很不赞同,严厉指责。柳是信仰佛教的,而韩愈一生以儒家道统观念的“卫道者”自居,极力排斥佛老,他曾因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接佛骨进宫供奉而被宪宗命令处死,幸得人相救才免于一死,但被贬到距长安七千六百多里的潮州任刺史,直至穆宗即位才又内召为国子监祭酒。韩柳作为同朝的不同政见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作为朋友和文友的关系。在《柳子厚墓志铭》中,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实是“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典范。 韩柳等名家之所以能胸怀大度、贞操节义,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身、学识、经历不无关系。他们都精通六经、百家之学,为官几上几下,横涉各个方面,深谙国家和地方治理之道,以及良好的个人天赋,形成了他们崇高的品德。 布置作业: 教后记: 课题: 段太尉逸事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 2、学习本文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的写作技巧。 3、认识文章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主的性格特征和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合理剪裁、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寄寓褒贬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自读理解文句,了解传主事迹。 教学进程: 一、简介 1、写作背景: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做参考的。 2、介绍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3、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自读、理解文句 提示各段重点词句: 第一段: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领行 偷嗜暴恶 不嗛 第二段:以状白府 愿计事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愿奉教 幸甚 出如尉请。 第三段:注槊上,植市门外 无伤也!请辞于军。 老躄者 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第四段:当务始终 戢士 火伍 晡食 请假设草具 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谢不能,请改过。 第六段:巽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乃我困汝! 第七段:汝诚人耶? 野如赭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暴抗 自恨死 第八段: 以司农征 幸致货币 果不用吾言 以如司农治事堂 其故封识具存 第十段: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为人姁姁 以色待物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言信行直 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三、了解传主事迹 文章写了段太尉哪几件事?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提示: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文章分为四部分。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传主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传记写作技巧。 教学进程: 一、评价人物形象 1、勾画出写人特别传神的句子。(文后练习一) 体味有关场面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的精彩。 2、总结三件逸事分别表现的人物特点: 勇服郭晞——刚勇 仁愧焦令谌——慈惠 节显治事堂——清节 二、赏析传记写作技巧 1、本文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件逸事串起来的? 讨论后明确: 本文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运用倒叙。 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把“勇服郭晞” 提前来写,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因作者要反击小人诽谤段秀实以笏击泚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强调他“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的本质,而“勇服郭晞”最能说明这一点。 另外,这种先后倒叙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 2、文章最后特别刻画了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的柔弱形象,这是否和前文段太尉不畏权势、敢做敢当的形象矛盾?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提示:不矛盾。以外柔反衬内刚。最后一段一方面强调事迹的确凿可信,另一方面,是为了纠正人们的错误看法,与三件逸事起到了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作用。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郭晞、焦令谌、白孝德、朱泚等人有何作用? ①选取典型事例,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漩涡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对照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写郭晞的骄纵横暴,是为了衬托段太尉的疾恶如仇;写白孝德的懦弱胆怯,是为了衬托段太尉的见义勇为;写焦令谌是为了衬托段太尉的仁厚爱民;写朱泚的无耻行贿来对照段太尉的廉洁奉公。 4、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 “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秀实的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血、裹疮、注药、哺食、卖马、偿谷,不避琐细。而“节显治事堂”,作者笔墨简略,用的是以简代繁的手法,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 布置作业:课外选取《史记》中一篇传记,进行比较阅读。 教后记: 课题: 方山子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鉴赏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的身份的巧妙构思。 3、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方山子之“异”以及作者对其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教学进程: (一课时) 一、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二、疏通文句 重点研讨下列词句: 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 不与世相闻 方屋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矍然 环堵萧然 第三段:几日耳 而岂山中之人哉 第四段: 勋阀 此岂无得而然哉 第五段: 阳狂垢污 傥 三、理解内容 1、概括各段大意 (一)方山子的基本情况和得名原因, (二)写和方山子的以外相遇。 (三)回顾隐士过去的生活,向读者揭开隐士的庐山真面目。 (四)叙说方山子的家世。 (五)含蓄评价方山子。 2、文中的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后练习一)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有五处:①何为而在此? ②俯而不答,仰而笑 ③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 “异人”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活道路的选择与改变,生活态度的独特之处; 二是待人接物的方式; 三是其家教、家庭情况以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文章塑造了一个由侠而隐、由入世而出世,卓然挺拔、傲然自乐的隐士(“异人”)形象。他对人生大彻大悟,淡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独立。 3、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 表达了作者地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以及对他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四、赏析传记写法 [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 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2、奇妙的语言、独特的细节 大师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有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以分析。文后练习二) 3、隐约的折射。 布置作业: 教后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