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对自然景物细致观察,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品读精彩语段,体会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精彩描写。 3.理解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字 , 代文学家,“ ”之一。本文是他被贬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之四。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A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B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C翕忽( ) 寂寥( ) 差互( ) 幽邃( ) D悄怆( ) 龚古( ) 恕己( ) 3.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加点字 篁竹 尤 坻 屿 嵁 翠蔓 可 许 佁然 俶尔 翕忽 斗 蛇 犬牙 差互 悄怆 清 4.翻译下列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五段: 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7.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优美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词多义 4.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5.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第一段, 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板书: 第二段, 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 板书: 第三段, 探寻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板书: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板书: 第五段记下同游者。 6.仔细品味下面一段话,并加以赏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点拨讲解: 板书:见上。 四.练习测评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 2.据要求填空 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 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 3.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 。 写鱼动态的句子 。 写鱼情态的句子 。 4.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5.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6.用原文的一个字回答问题: 作者开头写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结尾写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2.请你做导游,从《小石潭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用原文回答: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使用了哪些动词?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情与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游人的心境不同,因而山水也有了个性,有了思想,我们从作者的游记中不仅能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水,也能感悟作者的心境,今天让我们来感悟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第一段描写了 、 、 以及潭边的 。 第二段描写了 和 。表现潭水 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 、岸势的 来写。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 的气氛。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4)小组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矛盾,该如何理解?(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三、点拨讲解: 1.本文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无人赏析,四周被竹林环抱,其景物的幽深冷寂与作者心境的孤凄悲凉形成强烈的比衬,表现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 2.学习各种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拟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板书: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游鱼、潭水 溪身、岸势 幽深冷寂 (动静结合)(清澈)(曲折蜿蜒)(参差不齐) 四、练习测评: 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4.译句: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解释加点词: ⑴如鸣佩环,心乐( )之。 ⑵皆若空游( )无所依。 ⑶斗( )折蛇( )行。 ⑷潭中鱼可( )百许( )头。 6.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⑴“伐竹取道”与上文“ ”呼应,又为下文“ ”埋下伏笔。 ⑵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 。 ⑶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五、布置作业 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2.积累:你已学过很多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请写出6句描写山水的诗文,标明出处、作者。 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郦道元。 附:《小石潭记》答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2、3、4略 5、⑴游踪 ⑵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二段:写潭水和游鱼。三段:写潭溪与岸势。四段:写作者的感受。五段:记同游者。 练习测评: 1、2、3、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游鱼、阳光、影子。水、水。 6乐、凄。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闻、伐、取、见。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自主合作学习: 3 ⑴空竹、水声、小潭、翠蔓。⑵潭水、游鱼。清澈。⑶曲折蜿蜒、参差不齐。⑷幽深冷寂。4 ⑴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⑵幽静 ⑶孤凄悲凉 ⑷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练习测评: 1、C、F、G 2、⑴、⑵是,⑶不是。 3、D 4、5略 6 ⑴隔篁竹,寂寥无人。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⑶先乐后忧。 作业: 1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2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