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故  乡

学习目标:1、了解鲁讯及其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我。(重点)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4、理解旧中国农民深受压迫的根源。(难点)

预习任务:

1、走近鲁迅: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鲁迅是笔名,          人。 

本文选自《         》(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         》。

2、读课文思考:小说以"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

3、整理生字词: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鲁迅先生是1898年离开故乡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乡,目的是变卖老屋接母亲到北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2、 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  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  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  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  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二、整体感知

1、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㈠(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㈡(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㈢(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

2、小结 (1)本文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主要人物与衬托人物的?描写人物变化的意图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1)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



对话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2)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2.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1)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2)小结: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四、达标测评:

1、选出下列各组中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萧索(sù)    阴晦(huì)    篷隙(xì)   寓所(yù)

B.刺猹(zhā)   闰土(rùn)    祭器(jì)    獾猪(huān)

C.鹁鸪(ɡū)    玲俐(línɡ)   潮汛(xùn)  脚踝(huái)

D.鄙夷(bǐ)    嗤笑(chī)    愕然(è)    髀间(bì)

2、依课文内容填词。

①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②母亲早已     着出来了,接着便     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③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④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而生活。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

B.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C.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读第78-85自然段

"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2、齐读86~88自然段。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3,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义是什么?

 4、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 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5.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达标测评

(一)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闰土________                                             

②杨二嫂________                                           

③“我”________                                           

(二)阅读从 “这来的便是闰土。”到 “又使我非常的悲哀。”回答: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中年闰土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闰土见到了“我”,脸上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文章画线句子中“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说“似乎”?“可悲的厚障壁”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二嫂定说灰堆中的十多个碗碟是闰土埋着的。你认为是不是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部分情节作者插入了下一代水生和宏儿的友谊,从全文的构思上看,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他说:“这不能。---------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回答:

1.画出本段中写捕鸟过程的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                                                                   

2.据报载,曾被人们视为有害无益的麻雀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请你结合此段文字,给捕鸟者们写一封倡议书,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________                                                                    

(四)阅读“我躺着----------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区别文中三个“辛苦”的不同含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A.奔波、劳碌       B.辛勤、劳苦        C.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第一个“辛苦”(    )  第二个“辛苦”(    )  第三个“辛苦”(     )

2.正确理解下面短语的含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A.为攫取、剥削得更多而放纵、凶暴残忍的生活  B.令人向往的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C.整年劳累、受尽欺诈和剥削的生活   D.为寻求真理,到处辛苦奔波的生活

E.为了生存到处游荡流浪的生活       F.辛勤劳苦、麻木不仁的生活

(1)辛苦展转的生活(     )(2)辛苦麻木的生活(     )

(3)辛苦恣睢的生活(     )(4)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句中“后辈”指的是________,“后辈还是一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出“我”对同闰土的隔阂发展到这地步感到惊愕的一个词是________。

5.为什么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是“茫远”?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