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无所求(粤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解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象。

2、感知和分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目标3

三、教学难点:目标2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冰心:“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道地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我的家在哪里》导入。

二、解题:

1、走进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重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2、解题:泰戈尔早期的诗以写“爱”为主题——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的诗歌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去体现一种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属于这样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注意一边朗读,一篇揣摩节奏和语气,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范读,生思考:诗中描写的情景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在做什么事?

四、赏析:

1、诗中描写的情景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在做什么事?

明确:时间是从黎明到白昼这一段时间,人物有“我”:“一无所有的站在树林后的”的“我”;“你”、:正在挤着牛奶的女人;乡民。这一幕生活小景,发生在乡村的榕树下。其中“我”在站立着不动,“你”在挤牛奶,乡民在诵经、取水。而且还描写了景。

2、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描写“你”的诗句,读这些诗句,我们能感知到 “你”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有什么依据吗?小组讨论

明确:是美丽的,理由是“乳油般的”、“钏镯丁当”这两个词虽是描写女子手的漂亮,实际上是衬托出女子的美丽。“乳油”在印度文化背景下是美好的、圣洁的。在“乳油”修饰女子手就如同在中国诗歌中用“素素”修饰女子手一样。而“钏镯”是印度女子流行的饰物,她们在干活时“钏镯”丁当作响。

这样我们已经能够看出在诗人眼中这个正在挤牛奶的女子是非常美的。诗人没有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的手和动作,这种美也是很含蓄的。

3、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写景的诗句,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色有什么变化?

(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这里有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湿草,是一幅静态的美丽的图画。大家再想想,这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诗人有意的把描写人的词语用在了描写景物上,包括“倦意”、“懒味”、 使诗的语言更丰富,表达更加生动,而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这里写了鸟儿在歌唱,芒果树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朝拜的人在诵经,天空和庙里的锣声响起来了。这是一幅动态的景观。

5、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到诗歌中描写“我”的诗句,思考一下,诗歌中的反复描写我的什么动作?

明确:站立着

6、诗人自始至终是“站立着”,没有走近你,为什么诗人没有走近“你”? 小组讨论

通过强调动作表达诗人内心感受,诗人沉浸在黎明的景色中,“提着空桶”,看这他的女人,沉浸在幸福中,所有的一切他都已经拥有了,也是一无所求的。

7、我们再看看诗中描写乡民的两句诗句。

可以看到乡民过的就是朝拜和取水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体现出的是祥和气氛。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这是一首充满爱和喜悦的田园诗,诗人是在赞美自然和人的和谐,写爱也写自然,爱与自然融为一体。

五、艺术风格

试分别比较本诗与《致大海》的风格异同。

    《致大海》是一首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诗歌;

    《我一无所求》则是一首平和恬淡的田园诗,没有十分明显的抒情对象,甚至对人和物的描述没有带上一丝的主观情感,而是通过对人和物的描写自然的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