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导读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曹禺的《日出》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曹禺在《日出》的开头引述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串线人物,一方面联系着黑势力的代表金八、大丰银行的经理潘月亭、富孀顾八奶奶等这些“有余者”;一方面联系着小东西、黄省三、翠喜等这些社会的“不足者”。 这样便把“有余”与“不足”两个世界的景象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里外两面。上层社会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下层人民的食不果腹、卖身卖命的悲惨生活。 李石清形象;李石清则是由“不足者”努力挤上了“有余者”的地位——从小职员,经理秘书,刚刚提升为银行襄理(相当于经理助理)。作者说他有一个“讨厌而又可悯的性格”。发财的欲望像鬼魂一样附着其身。发财的欲望把他的性格把他变成冷酷甚至残忍。他丢掉一家老小,拼了命向金钱的宝座攀登。因为偷看了潘月亭的机密文件,知道了银行的房地产已全部抵押出去了的秘密,他就以此为要挟,取得了银行襄理的位置。对于这,潘月亭自然是非常恼火的,但由于利害关系,只得暂时隐忍下来了。李石清做了襄理以后,尽心竭力地连儿子害了重病都不顾地替潘月亭奔走买公债,打听消息。预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潘月亭其实早巳知道这个消息,并且正以为自己的脚跟已经站稳,已在盘算着如何对李石清进行报复了。李石清对潘月亭,忍气吞声,谄媚逢迎,巴结他但心里又恨他;对下,他凶狠自负,鄙视他们“没有本事”。这种发财的欲望使他失去了人类的同情感。只有在夫人面前,他才吐露真情:“我要起来,我要翻过身来。我要硬得成一块石头,我要不讲一点人情。我以后不可怜人,不同情人;我只自私,我要报仇”。发财的欲望把他折磨的精神矛盾,甚至疯狂起来。面对黄省三的悲惨遭遇,侮辱他耻笑他。李石清给黄省三指明三条出路:第一,你可以去拉洋车去。还可以到街上要(饭);第二条路,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偷:第三条路是到楼房顶高的一层,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向外多走一步——自杀。“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胆小,你不敢做”“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黄省三悲声带乞求的说:“我不能死,李先生,我要活着!我为着我的孩子们,为我那没了妈的孩子们我得活着。!黄省三最后不顾一切地揭露潘月亭这些“有余”者:“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最后,金钱统治的社会还是逼得黄省三全家服毒自杀。黄省三被救过来了,依然没有活路,他想继续自杀,但找不到半文钱去买毒药。这个罪恶的社会,竟然把人逼到求死也不成的悲惨境地。作者显然是借黄省三悲惨遭遇来批判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在这个金钱社会里,又是怎样制造出人间种种的惨剧,作家深刻揭露出金钱统治的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曹禺的《北京人》《北京人》第一幕中给愫方说亲这场戏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场戏所谈的是婚嫁的喜事,可是这里面却是危机四伏,紧张万分。这四个人一张口,他们各自的心理、神态,就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思懿是不怀好意的,想借此把愫方弄走。她有意当着众人的面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要使曾皓不便拒绝。曾皓为了好让愫方永远侍候他,自然不愿愫方出嫁,他就连忙摇头表示这个对象不合适,却就招来了深知他的用心的江泰的嗤笑之声。曾皓就气愤地喊住了愫方,要她当着大家一起谈谈这个问题。愫方一听要谈自己的婚事,自然很不好意思,推说要去煎药。江泰却非要她留下不可。 “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言外之意是:您难道就准备一辈子替人家煎药煎下去吗? 甘心做曾皓的奴隶。对愫方是善意的嘲讽, 但同样刺痛愫方的心灵。对曾皓不能不又是当心的一拳。曾皓希望愫方开口回绝,他便可以乘机堵住江泰乃至思懿的嘴。 他说“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表面上都是为愫方着想,实际上言外之意是在提醒愫方:“你应当想到我。我已经活不了几天了,不需要你再照顾我多少日子了,你何必这样急于丢下我去呢!” 曾皓后又说“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吗?”明明是他耽误了愫方的婚事,而把愫方说成是“不肯嫁的女儿”,这叫一个老姑娘真是有苦难言了。而思懿却接过话茬,阴毒地说:“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吗?’’她又用“嫁不出去的女儿”来嘲弄愫方,无疑是向愫方的心头插上一刀。愫方对这些怨鬼般的纠缠,恶毒的嘲讽和善意的讽刺,又都一起吞了下去。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意思啊!”而通过这一个短短的场面,诸如曾皓的自私,思懿的狠毒,愫方的忠厚软弱,江泰的心直口快,以及曾皓与思懿之间的勾心斗角,文清与愫方之间的同病相怜,无不跃然纸上,历历在目。曹禺笔下的人物都有非常复杂与丰富的性格,如有研究兴趣,可尝试作一点“人物分析”,例如《愫方论》、《曾文清论》或《愫方、曾文清合论》等。 老舍的《茶馆》《茶馆》是一幅长卷式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将我国1989年至1945年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实纳入了这出三幕剧中。剧本通过北京“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宫廷旗人常四爷以及他们周围近七十个人物命运的沉浮,记录了中国近五十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和中国民的觉醒过程。“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出色地表现了要“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被人誉为“图卷戏”。 第一幕,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1898年)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萧杀的气氛。一开始就是;有钱人家为一只鸽子,把善扑营的当差与库兵约来打群架;善扑营的打手二德子可以仗势欺人,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发生了一场冲突;有洋人撑腰的马五爷可以威风凛凛地行事;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引起康六与人贩子刘麻子的冲突;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与特务宋恩子、吴祥子的冲突;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 从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等,这是一幅清王朝行将灭亡图。欣赏剧本主要是看对话如何展现人物性格和推进戏剧冲突,《茶馆》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发生了一场冲突中,马五爷开口三次,台词一共三十个字,却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因此,人物性格区别非常鲜明。 戏刚开始时,有钱人家为一只鸽子在茶馆里闹纠纷,引起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马五爷的一段对话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见教材620——621)松二爷 好象又有事儿?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常四爷 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这是一场小小的冲突,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是五个人的语言,彼此有极为鲜明的差异。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直率、硬梆,有一股倔强劲儿;王利发温和乞求;二德子的话穷横、带有无赖气;马五爷的话霸气、傲慢;《茶馆》的语言往往能做到“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老舍《对话浅论》) 他们五个人讲的话,鲜明地显示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害怕惹事常四爷耿直、刚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二德子霸道、逞凶、蛮横不讲理,一副地痞流氓相;王利发息事宁人,害怕在茶馆闹出点乱子,因此 多说好话多请安;马五爷虽然只说了三句话,却塑造出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人物形象。马五爷在《茶馆》中总共只说了三句话便塑造出这个吃洋教的恶霸形象。尤其是第一句话说:“二德子,你威风啊!”此时此刻正是二德子逞凶之际,能够压住地痞二德子威风的马五爷该是多么霸气,多么威风啊!真是先声夺人! 当二德子忙去请安时,他说:“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表现了他以所谓的文明人自居的傲气和虚伪。当常四爷要请他平理时说:“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却站立起来说:“我还有事,再见!”拂袖而去,表现出他对没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的蔑视。话虽有三句却把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洋教徒形象栩栩如生的活画出来。以上通过旗人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善扑营打手二德子、茶馆的王掌柜、吃洋教的马五爷、等人物出场的头一次开口,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来。这正印证了老舍所说的:“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轮廓来。”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