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中新旧元素的结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两性关系、婚姻关系是张爱玲切入生活的角度,新与旧的冲突是构成她作品的主要张力。

1、故事背景:沪港两地上流社会中的资本主义性与封建性的交织。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那种亦洋亦旧、非中非西的洋场生活方式,是殖民地特有的东方色彩。《倾城之恋》一开篇就有那么一种袭人的洋场气息。随着女主人公爱情事业的进展,场景更由上海滩而移到香港,洋场气味更加浓郁。这里的人们绝对没有花前月下的优雅的诗趣,他们所做的是“上等的调情”,顶文雅的一种。人物间婚姻的缔结程序也是具有洋场气味的。来自旧式人家的白流苏和华侨富商范柳原,被不同的家世、文化背景、心理、习惯分隔着,又互相吸引着,他们各怀心肠,试着彼此贴近,绕够了圈子,费尽了算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半推半就,若即若离。最后是借着战事把戏做成了真的。战争剥尽了范柳原那点纨袴子弟的感情的浮华,也剥去了出身望族的白流苏的矜持,使这一对上流男女活得稍为自然一点,关系中多了一点真,就在这点真上结成夫妇。

2、男女主人公:亦新亦旧,新旧结合。

柳原道:“你好也罢,坏也罢,我不要你改变。难得碰见像你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流苏微微叹了口气道:“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罢了。”柳原道:“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流苏笑道:“像你这样的一个新派人——”柳原道:“你说新派,大约就是指的洋派。我的确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的中国化起来。可是你知道,中国化的外国人,顽固起来,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流苏笑道:“你也顽固,我也顽固,你说过的,香港饭店又是最顽固的跳舞场……”他们同声笑了起来。

范白的结合有其深刻的基础,有非对方不可的必然的逻辑。不止洋派的中国人,即中国化的洋人,他们的爱中国的固有文明也常常比中国的遗老遗少更彻底,正如吃腻了牛油面包,更觉中国的菜爽口一样。鲁迅早就道破了此中的奥秘。范柳原一类洋场阔少,离中国既近又远,他们似乎被拆卸后又组装过,因而人生就象是道拼盘,是洋派的,骨子里却又是道地的中国的,而且是最顽固的中国的。这里是殖民地化的畸形的精神现象,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封建文化交媾生出的怪胎,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产物,洋场上的新的人种。

3、艺术上: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对于五四以后的小说,外国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范本。所谓欧化的倾向统一了小说坛。而张爱玲却从新文学者所不屑顾的另一方面吸取了营养。她曾经嗜读张恨水的小说,她尝试过古典小说的多种形式。这种文学修养很清楚地反映在她的《传奇》诸篇中,令人感到“旧”中的“新”。旧者是那种笔调、情调本身所有的,新者却是由于新文学的一般读者对于旧小说的疏隔。但旧小说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毕竟只是她的创作的一种准备,作为四十年代生活在沪、港上流社会的知识者,尤其是在香港接受大学教育,对西洋文化具有相当知识的现代作家,她对于生活、对于形象的感受、把握方式,是古典小说和流行的通俗小说所不能拘限的,她的作品使人看到,她怎样较为成功的调和了两者——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不同情调,在似乎相克的艺术元素的化合中,找到了自己的那一种调子。这调子未必是最动人的,却是最适合张爱玲的。于是,在她笔下,展现了一个生动、活跃、跳溅着的感性世界。其中有充分的感性形象的丰富性。得自中国旧小说的叙述技巧,讲故事的才能,甚至有意使用的旧小说的词句,都不足以使这些作品与旧小说混同。它们是属于张爱玲的。如:

到了浅水湾,他搀着她下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么?”柳原道:“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她仰着脸望上去。柳原道:“广东人叫它‘影树’。你看这叶子。”叶子像凤尾草,一阵风过,那轻纤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颤动着,耳边恍惚听见一串小小的音符,不成腔,像檐前铁马的叮当。

……

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方才有机会到甲板上去看看海景。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不无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强调人物的感官印象,在捕捉感官印象时充分显示出艺术家的精细和敏捷。香港情调是透过白流苏抵达香港时的感官印象来传达的,那浓烈的色调,有心情的忐忑,对前途的未定性的忧虑。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