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罗丹论》(1)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罗丹未成名前是孤零的。荣誉来了,他也许更孤零了吧。因为荣誉不过是一个 新名字四周发生的误会的总和而已。 关于罗丹的误会很多,要解释起来是极困难的事。而且,这是不必要的;它们 所包围的,只是他的名字,而决不是那超出这名字范围的作品。这作品已经成为无 名的了,正如一片平原是无名的,或者象大海一样在地图上、典籍里和人类心目中 才有名号,而实际上只是一片汪洋、波动与深度而巳。 我们将要在这里论及的作品已经生长有年,而且还一天天长大起来,象一座森 林一般,片刻也不停息。我们穿插于千百件作品中,心悦诚服于那层出不穷的发现 与创造,我们便自然而然地转向这双手——上述的一切都出自于这双手。我们记起 人类的手是多么渺小,多么易倦,它们能移动的时间又那么短促。我们于是访问那 挥使这双手的人。这人究竟是谁呀? 他是一位老人。他的生平是属于那些不容叙述——无终无极的生命之一。这生 命早巳抽根,它将延长,深入一个伟大时代的深处,而且对我们仿佛已经过去了不 知许多世纪了。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想象它必定经过或种童年,在某处,在穷 苦中挣扎的童年,彷徨、无依、无闻。而这童年或许还在也说不定,因为——圣奥 古斯丁[1] 说得好——它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他的生命,或许,包含他已往 —切的时光,期待与放任的时光,怀疑的时光,和悠久的痛楚的时光,是毫无所失、 毫无所遗忘的,是在消逝中长成的。或许如此吧,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断 言,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够产生那么丰富和美满的行为;只有这样的生命(其中 什么都是同时发展与苏醒,什么都是永无止境的)才能够长春永健,不断地向着崇 高的功业上升。将来总有一天,人们会凭空架造这生命的历史,它的迷误,它的琐 事和轶闻。他们会叙述一个幼童常常忘了饮食,因为他觉得拿一把顽钝的小刀来雕 琢一块粗木比饮食更为重要;他们会以种种非凡的遭遇点缀他的成年,预兆他未来 的光荣和伟大。诸如此类的传说,永远是那么流行和深入人心。譬如,我们尽可以 选择下面几句话, 相传是五百年前一个僧侣对那年幼的米赛·歌伦比 [2] 说的: “努力呀,孩子,尽情观赏这圣波尔雕花的钟儿和兄弟们美丽的作品吧。观赏,爱 上帝,你就可以享受伟大事物的恩惠了。”你就可以享受伟大事物的思惠了。在他 出发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亲切的情感(可是比那僧侣的声音低沉得多)或许对我 们这青年人这样说。因为这正是他所寻求的:伟大的事物的恩惠。 巴黎的卢浮宫里,无数使人联想到南国的蓝天和滨海睛光的玲珑剔透的古物当 中,兀立着许多沉重的石头,是从邃古传下来,而且要遗留至遥远的将来的。这些 石头有些正酣睡着,显然在静候某种最后审判而醒来;有些生意盎然,有动作,有 姿势,那么新鲜活泼,仿佛人们特意把它们保留,以待将来赐给一个偶然行经那里 的童子。而这种生命,不独那些远近知名、有目共赏的杰作有之;就是那些被人忽 略、无名、冷僻的小品,也一样地充满着这深切内在的生气,和那一切众生共具的、 丰富的、触目惊心的、彷徨的神色。甚至静默,那有静默的地方,也是由成千成万 匀整均衡的震荡的刹那组成的。那里有许多小小的雕像,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兽类, 走着,或团聚着。如果一只鸟儿在那里栖止呢,我们就知道那是一只鸟儿,一片蔚 蓝的天从它背后透露出来围绕着它,一片大地折叠在它每根羽毛上,而且我们可以 把这片大地铺开,把它展拓到无穷。 就是那些耸立在天主教堂顶,或盘坐、蹲伏在台柱下,佝偻,憔悴,懒洋洋到 什么也不愿负载的飞禽走兽,亦莫不如是。它们当中有狗,有松鼠,有喜鹊,有毒 蝎,有龟,有鼠,还有蛇。至少每类占其一吧。这些生物似乎是从外面,在林中或 路上捉回来的;不过久困在石刻的花叶和蔓藤底下度日,才渐渐变成目前这种将永 远保持的形态罢了。但是也有生来就属于这雕塑的世界,并没有它生的回忆的。它 们从始就是这崔巍、廓落、突兀、峭立的世界的居民。它们那狂热的瘦态露出嶙峋 的骨骼。它们张口吐舌,如驯鸽般咕咕欲鸣,因为附近的钟声把它们的听觉毁坏了。 它们并不负载任何东西,而只昂头展脚,就这样帮助那些石头一块一块地叠上去。 有些抱着鸟儿,栖立在危栏上,仿佛确实在赶路,不过想在那里暂歇几百年,去眺 望那不断地增长的大城市而已。别的呢,是犬族的苗裔,从檐端向下垂,随时准备 把雨水从它们竭力要呕吐而膨胀的口倾泻出来。一切都是经过修改和校正的,但它 们的生命却毫无损失;相反,它们却更强烈更蓬勃地活着,活着那产生它们的时代 的热烈沸腾的生命。 而且无论谁看见了这些生物;,就会感到它们并不是由一时的妄念,或带着游 戏性质,企图去发明新奇花样而产生的。它们的母亲是痛苦。因为害怕那由严厉的 信仰带来的冥冥中的刑罚,人们于是逃避到这有形的世界里;耐不过踌躇与彷徨, 人们于是投身于这创造的工作中。他们依然要在上帝身上找寻这一切。可是再也不 倚靠捏造一些偶像或试用其它办法去表现他了——他,那可望不可及的;唯有把苦 难的人们所有的恐惧,所有的悲哀,以及一切穷困的姿态带到他家里,放在他手上 和心中,才能够充分表示人们的虔敬。这样做要比绘画好;因为绘画原也是一种幻 象,一种精巧优美的骗术。他们所求的却是纯朴和真。天主教堂里的怪诞的雕刻, 那无数妖孽和禽兽的十字军就这样诞生了。 如果我们从中世纪的雕刻回顾到古代,又从古代回顾到那渺渺茫茫的太初,我 们可不觉得人类的灵魂永远在清明或凄惶的转折点中,追求这比文字和图画、比寓 言和现象所表现的还要真切的艺术,不断地渴望把它自己的恐怖和欲望,化为具体 的物么?文艺复兴时代可算是最后一次掌握这伟大的雕刻术;那时候万象更新,人 们找着了面庞的隐秘,找着了那在展拓着的雄浑的姿势。 现在呢?那催迫我们用这震撼人心的强劲的工具去阐释它的谜,去解开它的不 可解的纠纷的时代,可不再来临了么?各种艺术都多多少少更新了;热忱和期待在 它们血管中奔流和沸腾;可是或许只有雕刻一术,依然在对过去的伟大的敬畏中踌 躇着,被呼召去找出其它艺术正在热望中摸索探寻的东西。它要普渡一个几乎所有 的冲突都在冥漠中进行的痛苦的时代。躯体就是它的喉舌。而这躯体,我们最后一 次见到的是什么时候呀?一层一层地,年代的衣裳已把它遮盖住,可是在这些尘壳 的保障下,那潜滋暗长的灵魂已把它转变,而且毫不喘息地把它的面目修改了。它 已经变成另一个了。如果我们现在把它揭开,说不定它会呈现出千万种姿态,对于 那在这期间产生的一切新颖的和无名的,以及对于那些从潜意识涌现出来,象异域 的河神在血流声中露出他们鲜血淋漓的脸一般的古代的神秘。而这躯体不仅比那古 代的躯体不曾减少了美艳,它的美却要更深宏。又经过二千年之久,生命把它搂抱 在手里,把它陶冶,把它切磋琢磨了。绘画无时不梦想着这躯体,以晨光来点缀它, 以暮霭来透射它,以千般柔情和欢愉来偎它,把它当花瓣般轻抚,让自己在它的波 澜上荡漾——可是雕刻,这躯体所直接隶属的雕刻,却还未曾认识它自己的产业呢! 这里是一个重任,象世界一般大。而那站在这重任之前的,却是一个无名的、 在幽暗中用双手的劳动去换面包的人。他是孤独无伴的。如果他真是一个做梦者呢? 他就会做一个美梦,一个奥妙的、无人能解的梦,一个悠久的、百年如一日的梦。 然而这个在塞佛尔工厂里靠工作糊口的青年,却是一个特殊的做梦者,他的梦出现 在他那双手上,而他立刻去把它实现。它感到要从何处着手,一种内在的宁静把智 慧之路指示给他。在这里已经透露罗丹与大自然的深沉的契合了,关于这契合,那 称他为自然之力的诗人乔治·罗廷伯[3] 曾经写下不少的名言。不错,罗丹的灵魂 里实在有一种使他几乎浩荡到无名的沉毅,一种沉默超诣的仁慈,一种属于大自然 的大沉毅、大仁慈——大自然,我们知道,是赤手空拳去悠闲地严肃地跋涉那到丰 稔的长途的。罗丹又何尝立志培植出大树来?他起先只把种子撒下,或者可以说理 在地心。这种子便开始向下发展,把根儿一一往下扎,等到根儿扎稳了,然后轻易 从地面探出头来。这样做是需要许多许多时日的。罗丹的几个好友催促他的时候, 他说“不用忙”。 然后斗争来了,罗丹去比利时京城,他不得不按时工作。他为一些私人邸第和 交易所做了一些人像和一些群像;又为安卫尔斯公园陆市长的石像的四角做了几个 庞大的雕像。他只小心谨慎依照别人的意思制作,绝不许他自己一天天长大的个性 插嘴。他的真正发展却在别处:或压缩在工作的余暇,在黄昏的茫昧中;或展开在 寂寞的夜半,在严静的深宵里。罗丹不知经过了多少日月,忍受着他的精力的分割。 他具有那些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的力量,那些为人群造福的豪杰的沉毅。 当他忙着为比京交易所挥斧的时候,不消说他会感觉到一桩很明显的事实:那 些收罗雕塑家的作品的大厦,那些象磁石般吸收以往的雕刻的天主教堂,已不再有 人建筑了。现在,每个石像是孤立的,正如一幅屏画是孤立的;而它再不需要什么 墙壁,也和后者无异。连屋顶它也不需要了。它已经成为一个可以独自存在的物了。 我们自然也应该完完全全赐给它一个完整的物的生命,使我们可以绕它而行,从四 面八方观赏它。同时它又应该多少不同于旁的物,一些人人都可以随意抚玩的平凡 的物。它应该是不可捉摸的,不可侵犯的,超越机缘和时间的,孤寂光灿如先知的 面庞的;我们应该给它一个适当稳固的、非轻忽武断所能安置的地位;把它插在空 间的沉静的延续和它的伟大的规律中,使它在包围着它的空气中如在神龛里一样, 因而获得一种保障,一种支持,一种崔巍不可企及性。所有这些全凭它本身的唯一 存在,而不是倚靠它所蕴含的意义。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