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灿烂与寂寞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艾玉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读茨威格的传记也好,小说也好,都是一气呵成,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篇幅一般短小,更深层的原因在其作品节奏紧凑。他曾说:“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脾气急躁。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是一篇论争文章里,任何离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字,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以充分的享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茨威格做到了。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就像是一则则小品,简练而不失韵味;在短短的篇章中,起承转合自然大方,每个故事都有让人看下去的悬念。在《火烧火燎的秘密》开篇,一个男爵和带着孩子的少妇邂逅在某度假之地。男爵处心积虑地谋划着一次猎艳,少妇亦在前者攻势下露出暧昧的举止。茨威格和读者开了一个玩笑,他让读者误以为这是一场猎人和猎物之间的游戏,不过随着事情的进展,少妇的儿子,一个12岁的小男孩逐渐成为故事的主角。他的视线和观察逐渐成为故事的核心。而这种转换相当自然。男爵从一开始就试图通过接近男孩从而接近少妇。当男孩将男爵视为好朋友之时,男爵却暴露出真实的目的,对男孩的热情视若无睹。男爵和少妇一心想要将男孩支开,男孩逐渐明白自己的处境,热情熄减转为怨恨、报复。在这里,成人的虚伪和欺骗变成了男孩成长的助推器,他从混沌的孩童世界中逃脱出来,逐渐认识了人生的很多真相。 有时候故事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夏日小故事》中,“我”在度假中偶遇的老先生讲述了自己写匿名情书给一位少女的经历。这个故事的巧妙之处在于,“我”对老先生本人的心理状态更感兴趣。“我”倒想把那位年长的先生,那位情书的作者加以塑造,把他彻底描绘一番。他如何自以为已经控制住了这场游戏,而实际上却反被这场游戏所控制,他自以为只是作为旁观者看到了这个少女如花蕾初放的美,而这种美却刺激了他,攫住了他内心最深层的地方…… 然而,老先生激动地打断了“我”的设想和分析,却无意透露了故事的另一面:老人的爱恋。 会讲故事的人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懂得拿捏人的内心。 心灵 看过中国电影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后再看它的文字版本。相形之下,文字的力量在此处远远超越了影像。 信中,女人的字字句句透露着爱的心酸和力量。它是倾诉的,又是喃喃自语的;是哀怨的,又是坚定不移的;是悲苦的,似乎更是幸福的。“信”无疑是私人而真实的,茨威格用这种方式把一个女人的内心节制地“倾泻”出来。它无需影像,无需音乐衬托,直击心灵深处。 与这个寒微的女人相比,《贵妇失宠》中的贵妇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物。一个权倾一时的贵妇,从热闹浮华的巴黎流放到寂寞的乡间。有些人生来就是与寂寞为敌。寂寞是黑白,没有颜色,昔日的风光和华丽沦落为幻影;贵妇习惯了被人簇拥,以及随之产生的不可一世感觉。这幅面具已经成为她的身体的一部分,犹如空气。寂寞撕裂了这个面具,让她看到自己的寻常甚至憔悴暗沉的脸色。最终,贵妇为自己策划了一场死亡诗剧。死讯传到巴黎,人们正在观看魔术表演,惊讶不到片刻,人们又被魔术转移了注意力。贵妇的死亡诗剧变成了魔术的小插曲。 这两个故事的基调很悲凉,然而过程却充满激情。陌生女人表面上平淡无奇,默默无闻,至少在她所爱的人生命中是如此。然而,茨威格对她进行了“断代史”式的叙述。第一次见到作家,少女时代的陌生女人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美好的可能性;第二次遇到,作家无意却深情款款的眼神达打动了陌生女人;第三次,第四次……无疑,陌生女人潜藏的热烈的爱让一切卑琐的生活变得美好,像折射了七彩阳光的水珠。 至于贵妇,她的生命意义就是不断释放惊艳的瞬间,像烟花一样灿烂。 她们在内心深处都惧怕寂寞。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也是茨威格对特定状态下的人的心灵的剖析样本。故事中的B博士棋艺高超,然而这样的棋艺是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获得的。他曾经被纳粹关在一间没有纸笔、没有可以阅读的任何东西的空房间里,这种没有交流的生活空间使他的意识高度专注,但精神也濒于崩溃的边缘。茨威格曾用这样一段心理活动描摹B博士当时的状态:“我仔细观察着这些大衣上的每一个褶皱,譬如说,我注意到有个水珠,挂在一件大衣的湿领子上。我以一种十分荒唐的激动心情等待着,看这颗水珠最后是否会顺着褶皱流下来,抑或抵抗住了万有引力,还在衣领上多呆一会……”只有尝试过极致的寂寞的人才会如此荒唐吧。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