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花,君子之花。李白曾经“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陆龟蒙说“ 此花瑞合在瑶池”。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品格。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那田田荷叶之上抒发情怀,托物言志。 依旧是在宋代,这个文人自由而自觉,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年代,北宋周邦彦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得荷之神理。”我们今天且来看,在他笔下的荷花是何等的风姿绰约! 让我们以一颗滚烫的心,去慢慢泡开周邦彦的《苏幕遮》,去品味其无穷的荷韵吧。 二、了解作者(打出幻灯) 周邦彦(1056—1121),钱塘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他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王国维评之为“词中老杜”。著有词集《片玉词》。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学生大声诵读,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刚才大家读得十分热烈,也很投入。我们要读出这首词的韵味和情感,首先还得熟悉词的内容,那么请一位同学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2、学生口述这首词的内容。 小结:词人客居他乡,远离故土,身沉宦海,俗物缠身,深切地感受到漂泊之苦,于是羁旅愁思成为词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何事吟余忽惆怅,夏日荷塘似吾乡。 3、个性吟诵,同时点明这样诵读的理由。 轻重、缓急、高低 4、学生指出词中上下阕的感情变化。(打出“情感变化”幻灯片)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让我们循着词人的情感变化,吟咏出诗歌的神韵和气势吧。 请大家自由诵读。 之后,对照“吟诵指导”,再次齐声诵读。 教师范读。听录音。 6、再次诵读。 4、指导背诵。 小结: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在自觉的遵循两条原则:一,诗歌固有的平仄,韵律规律,如“一字读”“二字读”;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同学们刚才已经感知了这首词的情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四、讨论 在《苏幕遮》一词中景和情之间关系密切,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上下两阙之间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风荷 写景清远明快,抒情含蓄柔婉。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思乡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的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 五、探究 一个潮湿的夏天,绵绵的雨,打湿了季节,也打湿了心情。词人捧着一颗潮湿的心,无处安放。谁能烘干这颗潮湿的心呢?不是鸟语,不是初阳,就是这——风荷! 1、怪不得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强焕曰:“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深得王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这两句词练字功夫了得。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 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 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 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夏日风荷图: 同学们,闭上我们的眼睛,闪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融融初阳,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 我们从荷不但看到了高贵,更看到了高洁。因此有人说,荷花这一意象既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现代性。请结合你所知道诗歌和文化现象谈谈你对这一话的理解。 2、荷花这一意象既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既具有古典美,又具有现代性。谈谈你对这一话的理解。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 。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美好; “一品清莲”喻身居要职而清正廉洁,表达对清官的赞美; 荷花节,以花会友,传承文化; 在喧嚣之中,困惑之时,得到身心的愉悦; 对荷的喜爱,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和向往。 小结: 是的,荷是高贵的,也是高洁的。荷这一意象,经过千百年来风雨洗涤,荡尽了世俗的尘埃,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沉淀在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之中。 同学们,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总结: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也是每个人都无法解开的情结。家园既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是痛苦灵魂的归憩之所。当现实有太多的无奈之时,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转入梦境。 美成梦入芙蓉浦,昔日渔郎安在?找到了他梦魂牵绕的风荷吗?身心交病的周邦彦在北宋王朝“斜阳冉冉”的残照中,没能回到杭州故里。但,就是这种令词人挥之不去的情怀,成就了美成词,也使风荷跌宕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 诵读指导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放慢速度 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喃喃自语 缓慢而深情 燎沉香,消溽暑。 户内 烦闷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户外 写鸟,呼,主要是从听觉上展开,群鸟鸣叫,欢呼天放晴了,刚刚天亮,就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交谈。 词人没有正面写雨,却从“呼晴”侧面烘托出了雨。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 仿佛那鸟雀亦通了人情,迫不及待地要把新晴的消息告诉词人。就这样,词人在那悦耳的鸟鸣声的牵引中,郁闷的心房洞开,明媚的阳光溢满。 以鸟之欢愉写人之欣喜,情意更浑厚一些。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 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 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 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遥,距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 旅 旅居,客居之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以此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表达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曲笔。 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现实中痛苦。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