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诵读的能力。 ②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学习动静、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或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既有闲逸、恬适的生活情趣,又有孤独寂寞、知音难觅的无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如《山居秋暝》,能背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图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二、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2)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三、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语系情况: ①解决字音: 猥(wěi) 憩(qì) 玄灞(bà) 辋(wǎng)水 舂(chōng) 相间(jiàn) 曩(nǎng)昔 仄(zè)径 轻儵(tiáo) 青皋(gāo) 朝雊(gòu) ②解释重点词语: 景气:气候。殊:很,非常。 过:过访,游览 。猥:鄙,自我谦称。 讫:终了,完毕 。 涉:渡过。曩:以前。 仄:狭窄 。 矫:举。 皋:水边高地。 斯:这 是中:这中间。 因:借 ③翻译句子: a.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译文: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译文: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 c.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高洁出尘的话,难道我能把这等闲事来邀请你吗? 2、学生听老师范读,找出文中描绘的两幅图画各在哪个段落,分别给着这两幅图画定个小标题,注意断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明确:“山中冬夜图”和“山中春日图”。 3、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本文多用骈句、偶句,而又以四字句为主,又如四字诗,音韵和谐婉转,富有节奏感。节拍以词意来分。如“近/腊月下”“临/清流也”、而“景气/和畅”“寒山/远火”。故而说“文中有诗”。学生在品读中完成如下表格: 两幅图画 描写景物 作者感受 写作手法 我的综合感受 “山中冬夜图” 玄灞、清月、水波、远火、犬吠、夜舂、疏钟 冷寂清幽,倍感孤独。 实写冬夜图,由近及远 由水而山、由视而听 诸如: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老人需要关怀…… “山中春日图” 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 明丽欢快,设想与友共乐。 虚写春日图,由山到水 由天到地、由视到听 由静到动 诸如:快乐是分享得来的;老人更有知己难逢之感…… 四、拓展与延伸。 1、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依据: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2、由此可见,作者写美景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老朋友前来,由此反映出作者晚年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明确:①流连大自然的恬静闲逸之情,想与相同志趣的好友共享,对好友的思念。 ②田园生活虽然闲逸、恬适,但也有孤独寂寞、知音难觅的无奈。 3、像王维、欧阳修,他们理想的晚年生活是田园式的,但也难免知音难觅,你关注过周围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吗?他们如何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呢? (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2、完成《名师韬略》 3、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设计一个“快乐生活计划”。 板书设计:(如上表格) 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