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课文导读: 1、导语: 法国思想家卢梭,写过一部《忏悔录》,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人力车夫面前的忏悔。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也以他的《随想录》来进行心灵的痛苦自审、严肃反思。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小狗包弟》,共同感受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 板书1:文题 二、课文精讲; 巴金曾在文革中被监禁、抄家、批斗、劳改,失去了人身自由、失去了妻子,这场浩劫中作者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但作为一个受害者,他没有选择痛斥,而是选择写对一条小狗的歉疚,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的进行忏悔。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下面我们一起阅读这篇文章。 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全文可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第二部分(2~9段):记叙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3段):表达我对包弟的怀念和歉意。 板书2: 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小狗包弟 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 我的怀念和歉疚 2、本文是写自己的小狗包弟,为什么要从那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篇? 这样写有两个好处:从思路上看,这只小狗与主人的命运与包弟和本文作者的命运相似,自然地引起了下文;从内容上看,能交待时代背景,让人看到此类事情是普遍的,让人感受到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和时代的残酷。 板书3: 引起下文 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交代背景 3、在叙述自己与包弟故事时,作者记叙了包弟的哪些经历,他的感情又是怎样随之变化而变化的? 首先交代了包弟的来历。虽换过两个主人,但包弟依然对人充满依赖,很讨人喜欢。接着记叙了包弟与作者一家人七年相处的一些细节。它活泼可爱,会作令人发笑的作揖的动作,深得主人和来客们的喜欢;它很通人性,与主人们亲热无间,每天等候外出归来的主人,令人感动。总之,乖巧安静、聪明伶俐的包弟,给作者一家人带来了许多快乐。文革开始后,包弟成了被追杀的对象,往日的快乐没有了,一家人提心吊胆,充满担忧。最后出于恐惧和无奈,作者被迫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这之后作者首先感到的是甩掉包袱后的轻松,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为保全自己舍弃包弟的羞耻,十三年来,作者一直处在自责的煎熬中,内心充满对包弟的歉疚。 板书4: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 高兴 与家人亲密相处 快乐 被追杀 忧虑 被解剖 轻松—羞耻—歉疚 4、为什么一只小狗会引发作者这样深痛的自责? 巴金写《随想录》,就是要对“文革”做出深刻的个人反省。一条只小狗虽微不足道,但它的命运却与文革浩劫相连。那是一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人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解脱自己,他陷入煎熬和自责中。他由一条小狗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展示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这样自责为的是能唤起人们的良知,呼唤人性,引发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灵共鸣,从而认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警醒人们吸取历史教训。 板书5: 个人反省 自责 呼唤人性 警醒人们 5、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文革”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可写的事很多,作者通过写自己和一条小狗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故事虽小,意义却深广。让人看到“文革”的风云之一角。借小狗的故事,一则可以反映文革现实。二则可以表现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在动乱年代,当人情殆尽,亲友叛离的时候,一只狗的出现,温暖了人心,也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革中弱小、善良的生命被侵害的残酷现实;也能看到人性被摧毁,人格被扭曲的现实。通过小狗的经历,我们看到作者为保全自己一家人,而送走包弟的自私、也看到作者迫于形势明哲保身的无奈和软弱,更看到作者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真诚剖析自己,勇于自责的一面。 板书6: 小狗遭遇——文革现实 以小见大 自己行为——人性软弱 6、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 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有:①要关心社会现实,用文章来反映现实;②在选材上,我们可以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人们的精神面貌等;③写文章要表达真情,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详略。 板书7: 文章来反映现实 写作启示 以小见大 表达真情 三、相关资料: 1、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的活动。1927年旅法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3、关于《随想录》: 《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共五集,150篇。巴金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总结“文革”得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它是巴金最后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四、配套图书: 1、感知欣赏: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巴金写《随想录》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和对自己灵魂的挖掘。《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 作者以小狗包弟为点,折射时代的悲剧,揭示人性中丑的一面。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妻子,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责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2、探索创新: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枸 杞 淮河边的一个院落里,有一颗枸杞。 它很特殊,长在一堵陈旧的青黑色的墙上。主根扎在用土坯烧制的又宽又厚已显斑驳的砖缝里,定是缝隙太小的缘故,土灰色的根有一部分被挤了出来,聚成了一块大包,实在没啥长相,却给人印象深刻。整堵墙上,枝枝蔓蔓,曲折蜿蜒,很是葱茏,很是滋润。茎粗,生出很很多多的根须,又扎向身边的湿缝;叶儿厚,叶脉清晰,犹如浓缩的山涧溪流,色正,墨绿而有光泽;白色的小花格外惹眼,有几只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一只红蜻蜓停歇在一个昂首挺胸的枝头上。结果子的时候,枸杞的生命历程因层层叠叠的猩红而更加楚楚动人。每次采摘,那真是个幸福的时光,我似乎能感受到枸杞激动的颤栗。 一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无意间发现了这颗枸杞。百般打量,饶有兴趣。连根带泥拔起了一根旁枝,带回城里,移植于花盆,沃土肥水,殷勤伺候。可是,枸杞还是没能给领导带去盎然的春意,枯萎了。 而老墙上的那棵枸杞,依旧很平静很朴素地生长着,成熟着;依旧花儿鲜艳,枝繁叶茂;依旧果实累累,色泽诱人。老墙上的那棵枸杞,默默地在我的内心深处进行着灿烂的精神培植和安然的生命塑造。 (1)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我”从枸杞的不同境遇和不同命运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简析:此句是处在全文的结束处,从行文思路上看,前面通过对比的描述,写出院落老墙上和移植于城里花盆里的枸杞不同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引出最后的感悟。其中“精神培植”和“生命塑造”应为关键词,应还原为“思想启迪”“人生感悟”之类意思。 (2)作者借“枸杞”的遭遇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答:枸杞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失去了生命力。人和枸杞一样,应该踏踏实实,植根于生活,立足于现实,不慕虚荣,生命才会有价值。 简析:注意本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因事见理,寄寓深刻的特点。所以总结时要由“物”及“人”,不能光停留在对“枸杞”的分析上。 3、高考链接: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章,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特别是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语句,那么就难以理解文章。 “重要的句子”有:(1)主旨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语句。这种语句,人们常称之为“文眼”,这类句子是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热点;(2)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3)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4)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这也是命题者喜欢设题的语句;(5)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6)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或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7)结构复杂难懂的句子。 对主旨句的理解,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心,从文章结构入手,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标题等方面把握;对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揣摩;对比较生动形象的修辞句,要从修辞格本身的特点出发,如借代的相关性,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比拟的形象生动性等;对结构复杂的句子,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抓住主干,特别要留心修饰成分,一定程度上,它们揭示了句子的内涵。 05年高考福建卷(节选) 日 历 冯骥才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答: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显然,语句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耐人寻味,给人启发。题中的三句话可以分成两层意思:一层谈人生现状,一层谈对待人生的态度。人生现状有其客观性,对待人生的态度则是属于主观性的东西。答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关系,将语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表达清楚即可。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