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噙香细品文笔端蕴秀巧扩诗《夜》扩写作文指导(人教版九年级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创意说明: 诗歌教学如果寻求“通幽曲径”,作文指导亦可随之有“柳暗花明”的奇境。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细腻的品析,让学生在“口齿噙香”之时,放飞想像,巧妙运思,“笔端蕴秀”,把诗歌扩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而收到“趣教”、“美教”之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景物被拍成照片更美,因为它是艺术的浓缩;而照片与影片相比,影片更生动,因为它有层次、有情节。《夜》就是诗人拍摄的一组照片,很美,如果我们对它进行扩充,让景物活起来,不是更迷人吗?现在我们来过把导演瘾,先去体验诗文,感受美点,然后试着把它扩写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品析 师诵读诗文 (一)切分画面——取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1.找出诗中体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切分画面。 “幽暗”、“夜来临”、“明月”、“银星万点”、“青草闪银光”等,由此可见作者选取了五个时间段的景物。按照时间推移,将诗歌切分为五幅画面。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真切地描述诗文展示的意境,为画面命名。 (屏显画面)师生互动,分析第一幅:我们可以看到浓浓的暮色下,环绕的河流和幽暗的松林。可以想见河水环绕着松林的画面,感受到夜幕的降临。命名为:“河绕松林暮色浓” 讨论后四个画面:先请学生说自己的创意,修订、完善为这样五幅画面: (屏显) 河绕松林暮色浓、溪水轻唱夜寂静、月撒银光罩山林、河映星空水闪耀、青草披露闪银光。 (二)品读诗文——定焦 1.析词语。 照样子品析词语。例:“河绕松林暮色浓”这节诗中的“悄悄”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河水写得静默而有情意。 学生自由品析,如: “溪水轻唱夜寂静”这节中,“轻唱”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声的欢快情绪传染给读者,同时衬托出夜的寂静。 “月撒银光罩山林”一节中,“银装”一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的皎洁、美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河映星空水闪耀”一节中,“微漾”一词准确地表达了微风拂过水面时水波荡漾的情景,体现了夜的安详、宁静。 2.品画面。 如果可以把自己放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你会选择哪一幅,说说理由。 教师示范: 我想把自己放到“河映星空水闪耀”这一幅画面中。因为这一幅画面中,辽阔的夜空中星星闪烁,好像在和我说着悄悄话;月光照耀下的小溪,波光粼粼,那么宁静,那么幽美!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在这样可爱的小溪畔漫步,可能呼吸的空气都是清香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性评定。 3.悟情感。 这样静谧、美好的夜晚,你想不想对它说两句话呢?请你以“夜,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发你的感受。 教师示范: 夜,我想对你说,我爱你。因为在你安详、宁静的怀抱里,我感到悠闲、自在、幸福! 学生自由发言。如: (1)夜,我想对你说,你太美了!因为你有星星点缀天空,明月装扮大地,溪水为你伴奏。 (2)夜,我想对你说,我爱你的温柔。因为你沉静、柔美,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到如母亲般的抚摩。 (3)夜,我想对你说,我感谢你。因为你带给我美妙的旋律、美好的月色,我感到轻松、惬意。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扩写 扩写就是对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扩展,合理联想设置情景,对情节予以扩充。刚才我们很好地摄取了诗中的佳景,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精心描绘,让画面中的景物和情感飞扬起来。 (一)入境——多角度感受,扩展中心词 中心词指的是我们要描写的景物,扩展的方法是:多角度感受,搜罗与其相关的词语,对景物作修饰、限定、描述,使形象饱满。 以“河水”为例,我们就可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去感受:在何处?是什么样的?河里可看见什么?会听见哪些声音?还可想像它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比如在“松林旁、村外”,是“宽宽的、弯弯的、浅浅的、静静的”,可看见“晚霞、水草、跳跃的鱼、山林的倒影”等;可以听到流水声;想像到它环绕着山林、轻敲河岸等。 师综合:如果我们把这些添加进去,就可以把“河水”这个词扩展为这样一个长句:“晚霞映红了村外静静的小河,鱼儿跳出水面,河水为水草伴奏,水草轻轻飘摆,可怎么也搅不乱山林的倒影。” (视觉、听觉) 学生活动:学生从诗中自选中心词,运用“多角度感受”的方法进行扩写。如: 1.对“松林”的扩充:暮色笼罩着沿河墨绿的松林,鸟儿纷纷躲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清风拂来,松涛徐徐,轻轻地摇着鸟儿们入睡。(视觉、触觉、听觉。) 2.对“溪水”的扩充:在一片沉寂中,从远处传来令人沉醉的清脆悦耳的溪流声,寻声走去,那涓涓的溪流不时敲击着青石,执着地涌向河流。(听觉) 3.对“明月”的扩充:夜深了,天空升起一轮玉盘似的满月,顿时,天空更加悠远、明净。(视觉) (二)绘境——多层次铺写,扩展诗句 诗歌语言凝练,扩写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想像,把一个特定的情景或动作分解成多个层次,然后运用排比句展现出来,便能让笔下的景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美,呈现出丰富细腻的美。 下面我们试着对“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进行扩展。小溪是怎样发出“轻轻的歌唱声”的?它在歌唱时还干了些什么?它在歌唱时有着怎样的神态?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想像一下。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师归纳小结:“细小、曲折的溪流穿过林间,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会儿汩汩流淌,一会儿托起一片树叶,一会儿跳到草地上,一会儿敲击石块发出清脆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扩展溪水流动的情景) 学生活动:学生分四组分别扩写诗句,各推荐一名学生交流。师评析。 (三)设境——多场景缀连,扩充情节 写景散文不同于诗歌的是,它不仅有优美生动的画面之美,而且也往往有流转自如的情节之美。因此,在扩写中还需要我们为诗中的画面添加场景,将多个场景缀连起来,扩充情节,使之更具有散文的特点。 师点拨:在这样的夜色里,你看到如此的景,肯定会生出别样的情。 引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对诗中的情景做相同、相似的联想,然后据此设置个性化的场景和情节。 如:“河绕松林暮色浓”这一画面:就可以添加下面一些场景:夜幕漫步,吹着夜风去感受、欣赏傍晚的美景;河水的流淌;松林里百鸟归巢等场景。然后把这些情景缀连成一个片段。 教师示范:暮色四合,我漫步河边,凉丝丝的夜风吹拂发梢,吹皱河水,撩拨着树梢。幽幽的河水映着晚霞,缓缓流淌,轻轻地拍打河岸,环绕着着两岸的松林。松涛徐徐,应和着河水唱起的摇篮曲。夜色渐浓,鸟儿们纷纷敛羽觅枝,藏匿于墨绿的松林里,停止了喧闹;夜莺梳理着艳丽的羽翼,沉寂于夜色里;就连好动的秧鸡也不再欢嚷,幽暗的松林里更沉寂了。(设置了河畔漫步、河水悠悠、环绕松林、百鸟归巢等场景) 学生活动——片段写作。学生分五组分别对五幅画面进行扩写,小组交流,推荐一个代表朗读片段,师生评定。 四、此时无声胜有声——修改 下面是三个同学的片段,请大家评说: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片段一: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条曲折的小溪欢快地唱着歌,蹦跳着,与哗哗作响的树叶声遥相呼应。这时,月亮也加入了当中,它毫不吝啬地给大地撒下一片光辉。 片段二:黑夜来临了,周围的景物变得暗淡了,静悄悄的,只能听见溪水轻轻流动的声音,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顿时大地披上银妆。 片段三:河水映着天空,群星闪耀,水波粼粼,不知是天上的银河还是人间的天堂。原野上浸满了水,青草上挂满水珠,在月下闪闪发光。 师生互动,教师总结,收束全课—— 1.扩写要忠实于原作主题。片段一景物描写太“闹”,脱离了原文“静谧”、“柔美”的意境。 2.扩写要多角度感受景物,充分联想,合理想像。片段二景物描写太干瘪,语言平淡,只对诗句作了一般的连缀。 3.扩写应体现散文的特点,贯穿人的活动,多层面感受景物的特点。片段三描写单一,景中没有人的点缀。 收束语:细品方能巧扩,精心修改才能尽美尽善,妙笔生花。 附片段一修改稿:黑夜来临,四周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小溪流淌的声音,许是不小心碰上了石块,便发出一声清脆的尖叫。不料,月亮被它惊醒,探出身来,溪水亮了起来,月亮看着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温柔地一笑,便给它披上银被,或许是担心它着凉。环视四周,一片明净,林间透出一缕缕光亮,穿过松林,隐隐约约可见山峰起伏、跳跃,仿佛都披上了银装。 教学后记: 围绕“品”、“扩”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了“基于文本解读的作文指导”的主旨。“品”的三个环节体现了“细”与“趣”的结合,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为后面的扩写在材料和情感体验等方面作了很好的铺垫;“扩”的环节注重了“巧”,循序渐进,由词及句、段,整个过程还体现了正面指导与误区指津的结合,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 该课可圈点包括: 1.细解文本,趣导巧引,激情洋溢,形式新颖独特。师生互动,感受丰富、体验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第一个环节引入“取景”、“定焦”等拍摄的术语,既有趣,又与主题密切关联,构建了和谐课堂。 2.体现了写作教学的新理念:从文本中寻求好的切入点,采用变换文体扩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开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3.标题化用、引用诗句,与文本相映成辉。精心设计导语、解说语、结语,体现了艺术性与示范性,营造出诗意的课堂。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