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重庆求精中学 黄小海

教学目标

1.体会浓浓的亲情,能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2.学习本文尺水兴波的写法。

导入:

一位教授让自己的一个学生上讲台写出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的名字,她走上讲台写下了自己的父母,丈夫,几个闺中密友和几个要好的同事的名字。教授让她在这些名字当中去掉自己认为相对不重要的,她划去了几个同事的名字。教授对学生说,现在依次把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人名划掉,只留最后一个人。她又划去了密友的名字。

此时,黑板上只有父母、丈夫和儿女的名字了,讲台下的气氛开始严肃起来,大家开始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教授说,黑板上只能留下一个,这个女学生用颤抖的手划去了自己的父母。最后,当她用手划去儿女一词时,她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她选择了爱人。

这是一个心理测验。可能因为国际文化的差异,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个学生的选择。我们也不评价她的对错。我想请大家思考的是,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会感到选择的艰难吗?是什么让你感到难以选择??

难以选择,是因为复杂的亲情!正是亲情让我们难以割舍难以抉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亲情吧。

了解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散步中遇到的分歧是怎么解决的?

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感悟读

1.文章开头就说“我们在田野散步”,为什么要去田野散步呢?散步有什么好处?

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一家三口去散步,很好啊。为什么要叫上母亲呢?而且母亲“本不愿出来”。如果不叫母亲会怎样呢?

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会让母亲觉得孤独、寂寞、无聊、无趣,也不利于母亲的身体。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为什么母亲不愿出来?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母亲不愿出来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为儿子着想,不愿成为儿子的拖累。

母亲为什么又出来了呢?

因为“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体现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态度?

孝顺

请设计一下母子对话,尤其是你是怎么劝说母亲的。

妈,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吧?

你们去吧,我老了,再说身体也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

妈——,去吧,正因为你的身体不好,才需要出去多走走,这样对你的身体才更有好处的。

嗯。那……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拿外套。

好的,妈,我们等你。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我”对母亲的孝顺

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分歧的解决取决于“我”,为什么?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核心。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委屈儿子,走大路。

儿子有何反应?

没反应。

他反对吗?

没有。

那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儿吗?

懂事。

“我”为什么这么决定?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委屈儿子就是为了将就母亲,因此这个决定再次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

我做出这个决定后,母亲是什么态度?

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母亲在改变主意的同时,有个动作描写,注意到了吗?

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母亲的态度和动作,体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慈爱、关爱。

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爱!

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孝顺。

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温馨和睦、尊老爱幼。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体现了一家人……

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小路有意思吗?

有意思。

怎么有意思?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小路平坦吗?

不平坦。

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5.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

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6.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懂得道理,更要化为行动,请为爸爸妈妈做一些能表示你的孝顺的事情。

比如:为爸爸妈妈沏一杯茶,热杯牛奶,削个苹果,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衣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等等。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正如培根所言(教师出示投影: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借鉴读

探讨: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写作借鉴?

一件生活中非常平常的小事——散步,为什么作者写来却如此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

预测答案:

一、以小见大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比如:

《走一步,再走一步》

通过“我”爬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作者指出,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

再如作文《鲇nián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

二、分歧,波折

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莫怀戚 

散步——母亲不愿出来——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的点点头——散步时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取决于我——找不到两全的办法——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小路不平坦——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反映出“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波折,甚至是挫折。

你能举一个做什么事情遇到波折的例子吗?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说作文要“折腾”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你想写在小明家的柿子树上有很多柿子,现在都摘掉了,就剩下一个。那这个时候你说能不能摘掉呢?如果摘掉了就没有好写的了。就要折腾下,这个柿子树不能摘。为什么不能摘呢?他还要留着给过几天给国外的哥哥回来留着吃。之后,你能不能马上写他的哥哥就回来了,不能。还要折腾,你可以把这几天小明是如何精心保护这个柿子的过程写下来,可以加入心里状态的描写。这其中也可以穿插几个环节,比如有一天有一个乌鸦把柿子衔走了,之后小明的眼前看到了很多的颜色。有蓝、黑、红。这里有蓝蓝的天空,黑黑的乌鸦,红红的柿子。(这就有了色彩美)他看着看着就晕倒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一大片柿子林当中。你看经过这一番折腾,我们现在还没有摘这个柿子。这就是折腾的魅力。

三、句式整齐,语言对举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百度百科

纵观整个行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句式整齐与错杂,音乐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与平时中见灵气,在浅显中见哲理。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想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陆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我母亲虽高大,然个人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里既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的情感。

学习课文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作为自己写作的借鉴。即了解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从而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作业: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分歧?(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先玩儿再做作业,穿衣、吃饭、买东西、看电视、歌星影星、想看电视,想上网,却被逼去看书做作业等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的?

2. 为爸爸妈妈沏一杯茶,热杯牛奶,削个苹果,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衣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等等。并把这个过程中相关人物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细腻的描写出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