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点拨法指导学生写启示类作文一例(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徐超 运用“点拨法”指导学生写启示类作文一例 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 徐 超 启示类作文常通过自然或生活中的某一事物,透过其外形、状态、色彩、功用等表面现象,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哲理,从而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阐述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它的写作过程,大体上要经过“面”“线”“点”“文”四个阶段。我曾用两节课时间以“砖头的启示”为题,运用点拨法,通过四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启示类作文的写法。 一、初想一大片。面对砖头,我们的思维可从相关、相似、相反、相对等各方面尽情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即“多角度观察和多方向思考”(蔡澄清语),教师用一根红线将学生的联想系起来,不断点拨,明确思考的正确方向。 上课时,我带着整块砖走上讲台,待学生产生好奇心后,我便提问:“砖头是干什么的?”“造房子。”多数人答道。接着,我又问:“砖头是什么形状?”齐答:“长方体。”“那么,砖头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大多数回答是挖掘泥土,加水后踩粘,用砖模做成砖坯,再经过砖窑高温烧烤而制成。然后我就此点拨:“那么,请大家展开一下联想,从砖头的这些形状、制作过程、用途等角度出发,想想看它与人的哪些特点相似?想得越多越好。”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说出了以下一些答案: (1)砖头形状方方正正,象征着正直,而不像鹅卵石那样圆滑世故, (2)砖头从里到外实实在在,决不虚浮空洞。 (3)砖头虽出身普通,但在重压下脱胎换骨,练就刚强的性格,正如逆境出人才。 (4)砖头出自平凡,普通的泥土是它们的原形,朴素是其本质。 (5)砖头决不别出心裁,奇形怪状,而是循规蹈矩,严守纪律(模子的约束) (6)砖头经历过“水深火热”的锻炼才能具有受得住重压、经得起风雨的铮铮铁骨,人成材也需如此。 (7)砖头服从分配,无论用它建筑高楼大厦,还是铺路奠基,它都毫无怨言。 (8)砖头最讲团结,做事时,决不单独行动,而是与兄弟姐妹肩并肩、手拉手,紧密合作,完成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9)砖头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从不居功自傲,它被砌成墙后,还要抹上石灰、水泥,人们在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建筑物面前,从外面一点也看不出砖头的功劳,而砖头决不因此埋怨、愤怒,人们也决不因此而忘了砖头的功劳。 听到这里,我发现这些答案全是从优点方面来谈的,于是便适时点拨,要求大家能从反面 从缺点部分去想一想。学生艰涩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于是又出现一些答案: (10)砖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千篇一律,不知变通,是墨守成规的典型。 (11)砖头忘了泥土是自己的前身,忘了孕育自己的大地,一心高攀,总想摆脱泥土的气息,脱胎换骨,是好高骛远的典型。 (12)为了高升,她不惜踩在同伴的肩上往上爬,是自私自利的小人的典型,结果是很快被新来的同伴踩在脚下。 (13)砖头有棱有角,虽然刚强,但柔性不足,这种性格在生活中常常碰壁。 二、再想一条线。在砖头的联想中,有学生准备选择砖头的奉献精神、服从分配的特点和默默无闻的品格,因为这样好写。对此,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所写的赞蜜蜂、颂红烛、咏青松、夸黄牛、赞铺路石等文章,通过对比,了解到这些事物以包括了砖头的这些精神品质,如再写,也是人吃别人嚼过的馍,索然寡味,很难写出新意,不如舍弃不写。经此点拨指导,又有学生考虑一捧毫不起眼的泥巴怎样成为紧密、耐压、不畏风雨的砖头,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我对此加以鼓励,便让大家的思维顺着这条线索不停顿的连贯思索下去。一些了解烧砖过程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讲了起来。 (1)黄泥巴加上适量的水,不断的受“践踏”方能均匀、粘和,用它制成的坯才无裂缝。 (2)再将踩粘的泥巴放在模子中才能定型,没有压模的约束,再好的泥巴也不可能成为大小一致的砖坯。 (3)还需要一定的压力。 (4)坯制成尚需一段时间的阴晾,待干透后才能装窑。 (5)在砖窑内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烧烤,烧透后才能出窑。 这些同学较为详尽的描述,给其他不知烧砖过程的同学上了堂生动的劳动技术课,既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又增强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同时又完成了多向点拨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收效显著。 三、三想一个点。一篇启示性议论文,不能只是空洞地就物谈物,就物谈理,无的放矢的玩文字游戏,最好能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来谈,否则文章立意就不高,成不了佳作。于是我让学生从上述砖的联想中理出了一条有关砖的产生过程的思路,并继续下去,将思考投射到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问题上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有话可讲,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写好作文。经此一点拨,大家的兴趣更浓了,说出了以下一些思维结果。 (1)一个青少年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就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端正作风,遵纪守法。泥巴烧成砖头需要模子,青少年成长也要有一个框子——四项基本原则及各项法律制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果自由散漫,就会成为无益于社会的人,何谈成材! (2)压力使粘泥成为整齐的砖坯,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能承受的压力的大小,越成大气越须大的压力。青少年成材路上要能经受得住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松松垮垮,害怕压力,是不会把自己铸造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的。 (3)烧砖使砖坯变成砖头,这是质的变化。一个青少年即使先天、后天条件再好,如不经过反复锻炼,也只能停留在“坯子”的阶段,只有经受长期锤炼,才会由量变到质变,成为真正的人才。 一篇文章的构思到了这儿,已经完成一大半了,老师只需进行第四方面的点拨就行了。 四、终成一篇文。一篇启示性议论文的初步框架搭好,还差点什么呢?教师这时可适时点拨,用提问的方法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明确要成文,还差适当的典型论据——事例、名句和整体的构思安排——标题、引论、本论、结论。将上述内容连缀起来,一篇诸如《砖头的启示——人才成长的过程》就不难写出来。 以上四个思维过程用了大半堂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适时运用新颖有效的点拨法,充分贯彻点拨教学意图,对指导学生写好启示类作文作了一次有意的尝试。学生在领会了写法后,对此类作文基本做到独立完成,达到了教学目的。 (本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8-9期上) 作者邮箱: xuqim@sina.com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