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锁定的问题: 学会搜集资料。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作者在说“屏”的过程中渗透了他对屏的什麽感情,哪些句子看出了? 课文多处运用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课前集大家智慧,找出搜集资料的方法。并搜集有关屏的知识,上课展示。 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然后交流。(推销屏风) 小组交流讨论,弄清作者在说“屏”的过程中渗透了他对屏的什麽感情。 学生自己找出引用的古诗词名句,并说明其好处,大家补充。 具体过程: 课前准备: 如果要搜集关于某方面的知识,有哪几种方法? 生答略 师补充略 运用刚才掌握的方法搜集关于“屏”的有关知识或诗词。 读课文二到三遍,理解本文大意。 自查字典、词典,弄清本文生字词。 导入:多媒体展示《口技》一文文意图片(口技人在屏障中表演) 问:这是关于哪一课的图片?表演人坐在哪里?为什么要设一道八尺屏障? (《口技》,坐在厅事之东北角屏障中,遮挡人们视线) 师: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请大家展示收集的有关屏的知识或图片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在组内交流,图片资料课前由老师做成PPT文件分类展示(标明收集人或组),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屏的魅力,由收集人同步解说。 师评价略。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A、正音释义,积累词语。遇到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并注上音。 (多媒体展示) 屏风 纳凉 伧俗 忒 雅俗 美感 史诗 驻足 帷幕(蓦地、坟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 B、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你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识? 学生阅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讨论明确: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屏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等。 答案:略 (训练学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C、活动:屏风推销会:从“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三个角度分组合作准备推销词,三分钟后,屏风推销会正式开始。 师评价略 2、研读课文,体会感情与方法。 A、文中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直叹“宁人消魂”,作者的这一感情在哪些地方得到体现?细心品读这些句子。 你认为作者对屏是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依据。同桌交流解决。 B、多媒体展示: ①你能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吗?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生答略)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运用作引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问:主要引用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老师指导: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②教师多媒体展示杜牧《秋夕》全诗,请学生结合全诗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诗句。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猜读,教师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天气、心情)。 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引出被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延伸迁移 1、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的屏风之所以富于文化内蕴,就因为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视生活的艺术化”。列举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 明确:纸扇、茶具、、刺绣、景泰蓝等。(注意区别纯艺术品) 2、受到陋俗文化的冲击,屏的艺术性在流失,屏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我们怎样使周围的屏能起到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出示画面,学生发挥想象力改进) 四、学生总结课文,教师提示。 小组内总结本课收获,抽代表发言,老师相机补充。(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作业纸) 一、课内练习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纳凉 帷幕 忒 闺中 书斋 伧俗 缘故 休憩 韶光 销魂 2、解词: 雅俗之分: 因地制宜: 3、作者具体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A、按其所在空间分为: 和 。 B、屏的作用有哪些; 、 、 。 C、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 、 、 、 、 等。 D、屏风的设置的要求:屏风的大小需 , 、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设置要与 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4、说明方法及作用: A、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古诗,起什么作用? B、课文引用《牡丹亭》中的“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句子,起什么作用? 二、课外练习 汪莱茵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紫禁城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正中的宝座上,设有雕龙髹金大椅,椅后摆着雕龙髹金屏风。这样陈设,不仅可以御风,又能增加御座的庄重肃穆气氛。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有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套或金属等其他材料作柱基。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帝王贵族们使用的屏风,用材尤其珍贵,做工精细,画面丰富多彩,瑰丽夺目。据史书记载,在西汉皇室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璀璨斑斓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和杂玉龟甲屏风等。《太平广记·奢侈·赵飞燕》称,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向以挥霍无度闻名于世,有一次臣下向她进献三十五种贡品,其中就包括云母屏风和琉璃屏风。后世还出现有珐琅屏风、象牙屏风等等。这些屏风价值连城,多为统治阶级专用的奢侈品。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在我国,屏风的使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留存的实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屏风,可说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屏风实物。这是一具彩绘漆插屏,木胎,长方形,通高62厘米。屏板长72厘米,宽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两个承托的足座。屏面髹漆,一面红漆地上满绘浅绿色油彩,中心绘一谷纹圆璧,周围绘几何形方连纹,边缘髹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但见一条游龙飞舞于长空之中,昂首张口,腾云遣雾,体态轻盈矫健,形象神奇生动,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绿色龙身,丹赤鳞和爪,边缘菱形图案呈朱红色,色调醒目鲜艳,画工技巧高超,落笔潇洒利落,刚柔结合,奔放有力。 说起古代实用屏风,则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的一架漆画屏风。这是南北朝后期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经朽毁了,所余五块屏板还比较完整。板高约八十厘米,还有四件浅灰色细砂石精雕的小柱础,每个高十六点五厘米。如果复原起来,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风,其形状不同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设置在床头的围屏。 紫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上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如“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屏风”“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围屏”“雕龙髹金屏风”等都是清代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屏面上的纹饰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有浮雕的云龙纹,有镶嵌和刺绣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它们是我国古代屏风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手工艺的高度水平。 1、本文介绍了有关屏风的哪些知识? 2、第一段举紫禁城设屏风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 3、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第二段中引用史书的目的是 。 5、第三、四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6、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⑵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 ⑶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屏风,可说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屏风实物。 ⑷紫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上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 四、预期达到的效果: 1、全部学生掌握本文生字词。有关屏的知识。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2、大部分学生掌握本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3、比较优秀的学生理解透彻古诗词的运用。体会本文作者感情。创造性的理解保护中国文化精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