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 (1)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作者资料: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欧·亨利1898年他被控挪用银行公款,判刑5年。他在狱中因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后来提前2年获释),因而有机会听到犯人讲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这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 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一生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一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 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三、整体感知 1、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复述小说的情节。 明确: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角度进行概括。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 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 阴暗 潮湿 穷苦 人物:贝尔曼 琼珊 苏艾 医生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3、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 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四、文本研习: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一个希望,一个永逝,都是源于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围绕线索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说说琼珊是怎样活下来的、老贝尔曼是怎样离开人世的。 明确: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 五、自主、研究、探讨 1、 小说的结局是琼珊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即这片叶子有着怎样的内涵?)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最后的叶子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然界中的最后的叶子,一种是画的最后的叶子。 自然中的叶子随风飘落,由此,琼珊联系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也就要死了。”从这个角度说,自然中的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寄托。 画的叶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内涵: 第一,对琼珊来说,这片叶子是支撑琼珊活下去的精神支点; 第二,对贝尔曼来说,是绝笔和杰作,让我们看到了贝尔曼高尚的人格和善良的品德; 第三,从整片叶子中,我们能看到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看到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光辉。 琼珊能康复,除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用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吗? 参考:当然,就是因为在这生与死的抗争中,只有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获胜。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它,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绘出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至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达到点就可以) 2、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创造者老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符合贝尔曼的性格吗? 明确: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 前文伏笔——“自己认为是保护楼上两个艺术家的看家的凶狗”“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大家都离开这里了” 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 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 联系课文: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 “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 重见贝尔曼(结局):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描写) 联系课文: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结论:贝尔曼冒雨画叶子,符合他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是一个虽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骛远的老画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又使贝尔曼的人格得到升华,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3、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符合生活逻辑吗? 明确:符合。 原因:距离太远,而且只能卧床观看。 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 4、探讨:叶子的不落,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 明确:有,文中有三处伏笔。 (1)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 (2)“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3)“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 5、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6、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7、归纳主题 本文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六、欧·亨利短篇小说 1、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特点: (1)处理结尾的艺术: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善于渲染悲剧的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情感,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是“含着眼泪的微笑”。 2、品读 欧·亨利式的语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品味: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七、课外拓展 结合欧·亨利的小说来谈谈“欧·亨利式结尾”。 《警察和赞美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无所有、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苏比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严冬,千方百计地想犯点法,以求达到去布莱克维尔监狱度过寒冷冬天的目的。而当他忽然良心发现,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时,却被警察逮捕了,终于实现了他去布莱克维尔监狱度过严冬的梦想。 《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圣诞节来临之际,一对贫贱夫妻为了互赠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为丈夫买来了一条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金表为妻子买来了一套梳子。当他们都各自拿出礼物时,却发现这些礼物都失去了各自的用场,虽然他们都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但是他们纯真美好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八、课堂小练习 为下面一段文字设计结尾,努力达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片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成的。儿子喜上眉梢,兴奋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嗖嗖地有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着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 附原文结尾如下:一紧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整个人如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间,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九、课堂小结 (一)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但精神至今感动人心,他的生命通过那片永恒的叶子在琼珊的身上得到延续,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欧•亨利笔下这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请拥有“爱”的信念,珍爱生命,珍惜使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点!我想以汪国真的一首诗来结束这堂课的学习。 热爱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二)贝尔曼也许至死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画家,这片叶子在艺术上也许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但贝尔曼却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三个人物——琼珊、苏艾、贝尔曼,也勾勒出一个“人”形 (形成板书)。 “人”这个字就是这样“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多帮助别人一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跟唱,生逐渐跟唱,师生合唱。)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缺少爱,缺少的是一颗感悟爱的心灵。同学们,用你们纯洁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关爱。 十、作业设计 1、摘录本专题文本中关于“珍爱生命”的警句,搜集几则古今中外名人关于珍爱生命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2、课外阅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