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感知课文 (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 总括全文 对下文有提领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热爱、情有独钟 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探究写法: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1)第二段 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 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黄色,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 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 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课堂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 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总括 紧张、热烈、急促 (提领) 夏之景 蓬勃的生命力 (修辞、感官) 写景 夏之色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 对比) 夏之旋律 劳作辛苦、紧张忙碌 (烘托) 抒情 大声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 七、教学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